(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10月1日起,我不出差、不见客户、不参与会议,28天,只为做一件事情,准备昨天的年度演讲。

然而,这场年度演讲准备中,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恐怕就是写逐字稿了。

就像讲课,需要准备大纲,驾驭一场演讲,内容上,需要的事前准备非常繁杂。

讲课,终究落在课字上面,重在内容的聚焦,把每一块内容讲透。

而演讲,落在了演字上面,是宏观的演绎,是表演,重舞台上的整体表现。

我很喜欢一部音乐剧,有四大音乐剧之一的称号,“歌剧魅影”。

它从年登上舞台开始,已经连续上演37年了。在年新冠前依然是百老汇最叫座的剧目之一。

为什么?怎么做到的?

我想,除了男女主角、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能力、编剧写出的脍炙人口的歌曲之外,极度精美的舞台呈现,也是不容小觑的关键原因之一吧。

舞台,不就是布景吗?不就是个背景吗?不就是来衬托的吗?

不全是。

歌剧魅影的舞台,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舞台,是如何讲故事的,这件事情。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故事的推进,在不同桥段中,舞台会有不一样的呈现。

同样是剧院场景中的戏份,随着女主的成长历程,有不同的灯光设定;

在剧院地下室的幽暗小道中,我们和女主一起探险,和男主一起体会内心的起起沉沉。

尤其是头顶的那盏水晶灯,给人极大的冲击力。虽然整部剧有近3个小时,但丝毫不敢让人眨眼,全程无尿点,丝毫不会走神。

在我看来,演讲也应该如此,是一场舞台剧,只是可能,表演者只是一个人。

离不开整体的谋篇布局,情节设计,情绪渲染。

而这一切一切的呈现,除了离不开主屏KEYNOTE、配乐、灯光等等老师们的配合之外,对我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我最能力所能及的,就是逐字稿的准备了。

这个演讲内容的准备啊,说来话长,从哪里开始说起呢?

就从,为什么一定要写逐字稿开始吧。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篇演讲逐字稿有哪些组成部分?

8个大主题模块。

每一模块细分下来,就是小节。大概有15-20小节。

小节怎么分隔呢?

我习惯的方式是,标注KN主页上图片或文字的方式,这样既方便和PPT团队老师们协同,也方便在写作时就把自己代入一种演讲的状态。

再细分的话,每一小节有正文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参考的素材。

其实,这一次年度演讲的逐字稿从去年那场演讲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开始了。不是开始正文写作,而是素材收集。

我们以进化岛社群为主研究阵地,把平时看到的、读到的、思考到的素材,放到进化岛上。

所以,囤积到了9月底,已经积累了有十几万字的素材了。

可是,这些零散的素材,应该怎么串联出行文的逻辑呢?

就像写论文前需要确定,研究目标一样,首先,要找到这次演讲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总体来说,就是想要斗胆帮助企业家朋友们在年年底,更好地了解今年以及明年上半年的趋势规律,为他们做年底战略规划,起一点点参照作用。

帮助他们在今年整体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找到年的确定性。

有了这个朦朦胧胧的目标,接下来就要想行文的逻辑了。

还是像论文的框架结构一样,要有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建立假设、建模、最后才能经过层层推导,推出结论。

试着剖析今年和明年的商业世界,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现象的WHY开始,抓住疑问。

但是,怎么解释呢?

先不急,把我们“日观人相”看到的那些创业故事、案例,“夜观星象”看到的那些灿若星辰的智者书籍、宏观数据,那些WHAT的部分,分享出来。

从WHAT中,找出HOW。

并希望大家可以带着答案、启发,带着温暖和力量,顺着铺陈好的道路,走向下一段。

啰啰嗦嗦说了很多我对于年度演讲的“殷切期望”,那,到底为什么要写逐字稿呢?

或许,答案已经足够明显,实在不忍心让你们“拆穿我”。

因为讲故事,要有详尽的细节,要有起承转合,如何说的有趣,让包袱响起来?

这么重要的场合,我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临场反应力,还是交给逐字稿吧。

因为讲逻辑,要有详实的数据,要有大量的调查、验证,逻辑推导,如何严丝合缝?

这么重要的场合,我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大脑算力,还是交给逐字稿吧。

因为演讲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安排,如何把每一个部分都说的丰满,又篇幅均衡呢?

这么重要的场合,我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控场能力,还是交给逐字稿吧。

可是,逐字稿应该怎么准备呢?

我们今天,就来细细嚼一嚼其中的“一把辛酸泪”。

逻辑,是逐字稿的地基。

没有地基,一切都只是浮于表面,经不起推敲。

但是,说实话,今年的逻辑主线,我想了很久。

从去年年度演讲结束,就开始想了。

那时候还只是一些模糊的关键词,现在你在进化岛社群里往回翻,翻到11月、12月,或许还能找到一些当初思考的蛛丝马迹。

在元旦,我和润米的同学们一起去海南开了年会,年会第二天,我坐在沙滩上,晒着太阳,继续思考着框架,又多了一些关键词。

比如,外卷。比如,专精特新。比如,隐形冠军。比如,数字健康。比如,智能科学。

但,依旧是零散的。

再后来,过年了。

我们放假14天,就是在南京父母家,就是在一边帮父母清理冰柜的时候,我一边快速补课。

补那些还没看的书单,报告,必须大量输入,才能有高质量的输出。

于是,那段时间又诞生了一些新的关键词。

web3.0。碳中和。逆经济周期,跨经济周期。从β型企业到α型企业。还有当时冬奥期间很火的消费现象,冰雪经济。

这时候,虽然依旧零散,但渐渐的有了一些明显的分类。

有的是分析宏观规律,周期。

有的是研究新的技术革新,比如web3.0,专精特新,智能科学。

有的是站在企业经营角度的,还有的是描述现象。

真正开始形成一条完整逻辑链的雏形。是我在“忙着靠讲课兑换4个鸡蛋”那会儿,当时两个月在家,仿佛是半闭关,我在研究了波动、周期、趋势、规划、意外这类宏观规律后,才慢慢明朗起来的。

年度演讲,其中一项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尽我所能的帮助创业者、管理者、渴望个体进化的人,看清今年的规律,理解明年可能发生的趋势。

并带着这份理解,为年底的年度战略会、年度目标制定中,作一点参考。

所以,在这一目标,看清规律,站在微观视角是不行,看到一片叶,是黄的,不能推断出整个秋天。或许它是香樟叶,在春天换叶子呢?

要立足宏观,而解释宏观的现象,周期、趋势、规划,就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可是,可是,周期这些概念有点太硬了,单刀直入,一来是,认知负担太重,二来,它是普适性的规律,时代性弱,看起来和年,似乎没什么强关联。

那怎么办呢?

从年的关键词,找起。

在翻阅了今年的大大小小新闻后,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xx/1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