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不知不觉秋天又到了

入秋后

身边人不少人又开始“咳咳不休”了

“秋天是咳嗽高发的季节。”

我院中医科副主任喻清和主任医师提醒

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变大

干燥的气候

使我们的呼吸系统对外界的抵抗能力下降

容易引发咳嗽

我们如何对付烦恼的

秋咳?

还有哪些秋季养生小技巧呢?

本期“南山直播间”

我们来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中医对咳嗽的界定十分详细:

有声无痰为咳,无声有痰为嗽,有声有痰则为咳嗽。

许多朋友反复咳嗽多年,始终不见痊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咳嗽原因不明,治疗自然就难以获得好的效果。

喻清和主任表示,要想根治咳嗽,弄清什么类型的咳嗽很重要。从中医角度来看,咳嗽的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包括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痰湿咳嗽、肝火犯肺型咳嗽和肺气虚型咳嗽等常见症型。

查清病因后,医生可以针对性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既可以减轻西药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又可以通过中药调理体质,从根源上治愈咳嗽,使其不再反复。

在治疗慢性咳嗽,尤其是难治性咳嗽上,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透过表面病情了解患者内部的脏腑情况和体质,注重身体的调理,从心肝脾肺肾等不同脏腑进行辨证治疗。

许多患者特别是慢性咳喘症的患者,在夏天的时候表现得很好,但一到秋冬季节,就发生咳嗽甚至哮喘。对此,中医提倡采用外治的方法如穴位贴敷、艾灸、雷火灸和拔火罐等来施行“春夏养阳、冬病夏治”。

“所谓的虚不受补,并不是真的不能滋补,而是没有对症施补。”喻清和主任提醒,中医食疗讲究因人而异,要根据自身体质辨证施食,既不能胡吃海喝,也不用过分忌口,保持均衡饮食即可。

中医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是要达到一个饮食均衡的状态,再加上适当的运动,人的体质自然就会慢慢变好,疾病也就相应减少。

喻清和主任强调,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补,比如虚寒体质的人可以多吃温补性的食物,燥热体质的人就要避免吃煎炸热气的东西,还要留心个人情绪的调节,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态,疏肝理肺。

在日常生活中,喻清和主任建议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运动等进行身体调理。根据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体质分类,人体分为九类体质:

阴虚质

特点:舌质红艳、没有舌苔,容易口干、心烦和夜晚出汗等,咳嗽以干咳为主,基本无痰;

血瘀质

阳虚质

特点:舌质淡、舌苔白,容易受凉后咳嗽、痰色发白、伴有大便烂、小便多等症状;

气虚质

特点:舌质淡红、舌苔薄且白,咳嗽伴有白痰,且容易出汗、容易感到疲惫和乏力;

气郁质

特点:情绪波动大、易发脾气,经常闷闷不乐等;

痰湿质

特点:喜吃甜食、肥腻性食物,咳嗽伴有白痰;

湿热质

特点:舌质红、舌苔黄腻,咳嗽伴有黄痰,且难以咳出,还有大便粘烂、便后有灼热感等;

特禀质

特点:易过敏体质,易患过敏性咳嗽;

平和质

特点:正常健康的体质。

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后,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就可以选择适当的食物和药物进行食疗,比如:

阴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百合、沙参、玉竹和银耳等;

血瘀体质的人可以常用田七来煲瘦肉汤;

阳虚体质的人就多吃生姜、红糖和羊肉等温补性的食物,远离香蕉、雪梨等寒凉性的食物;

气虚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吃党参、黄芪或五指毛桃等补气的食物;

痰湿体质的人可以用陈皮、山药、茯苓、扁豆等药材煲汤;

湿热体质的人平常适当用鸡蛋花、火炭母等煲汤清热祛湿。

除了根据体质外,也需要注意结合天气情况进补。秋天到了,滋补的原则是滋阴润燥,也就是“秋冬养阴”的具体表现。我们在秋季可以适当选择沙参、石斛、玉竹、百合等作为药食,可以养阴润燥,防止秋燥伤人。

专家介绍

喻清和

广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擅长顽固性咳嗽、哮喘、慢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气肿、慢性胃炎、老年疾病等诊治。

出诊时间:

沿江院区综合楼(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周一全天、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周四全天

沿江院区:周日全天(特诊)

温馨提示:

进入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wh/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