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涂什么药 http://m.39.net/pf/a_4442971.html

一个有趣的话题是,南方人总说汉中是北方,北方人又谓汉中是南方。

汉中,地接秦尾楚头,人杂南北数省,因此汉中的饮食兼柔山川南北、口味包容海纳西东。反正,汉中人之于酸甜苦辣咸,样样都不嫌,样样都能吃,且样样吃的有滋味,样样吃的有特色,吃的也是酣畅淋漓,吃的也是潇洒痛快!

在汉中,几乎所辖县区都有拿得出手、叫得出响、风味独特的美食美味。毫不夸张地说,若由汉中每个县区都出一道代表地域特色的佳肴,定会汇聚组合成为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特色鲜明、滋味馥郁的满“汉”全席!

不信?么麻哒,安排上——

菜豆腐

作为地道的汉中人,若是三天两头不吃被誉为“汉中料理”的面皮菜豆腐,就跟丢了魂,缺了什么东西似的。在汉中的大街小巷,店面最多的莫过于面皮菜豆腐店了,各有各的料汁配方,各有各的吸“睛”大法;汉中人在外地打工创业的,经营饮食主打面皮菜豆腐的也居多,因此书写着“汉中面皮”“城固凉皮”等的各色霓虹招牌,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饮食排挡显得格外夺目耀眼,成为外出讨生活、供养一家老小的汉中人的重要营生手段之一。

汉中人每每出差几月或是小几日,冲出机场、车站,往往会一头扎进“邓家面皮”或“张明富面皮”等等店面。“老板,热面皮菜豆腐,多放些豆芽儿,再多放些辣”呼哩倒腾,风卷残云。一海碗面皮下肚,再整上一碗酸香解腻的菜豆腐,额头顿起微汗,啜嘴猛吸凉风,“哇塞!辣,辣!爽哎!”霎时,元气满满,容光焕发,方觉“在家千日好”,终是吃得一回囫囵惬意、舒服自在“饱饭”。

汉台的褒河鲜鱼,历史可追溯到《诗经》中“南有嘉鱼”这首诗。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也说:“嘉鱼出于丙穴,良木攒于褒谷”,可见褒河鲜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中石门水库附近,聚集着很多餐馆,都是擅长做鱼的店面。因为褒河的水来自秦岭深处,富含丰富的矿物质,非常适合鱼类生长,所以褒河鱼也因此别具特色,肉质特别嫩,鲜美无腥味。烹调做法也较多,多以麻辣为主,再配以粉带、豆腐、土豆、魔芋、黄花菜、金针菇等。此外,还有酸菜鱼、番茄鱼、干煸鱼等不同口味,以满足顾客的各种口味需求。

南郑的黄官盐菜,其风味独特,南、北口感都能适宜,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如今工艺逐步得到改进,吸纳南北风味,其口感近似川味,而淡于川味,成为汉中人日常下饭的一道绝佳简易“库存”菜肴。

上元观红豆腐

一块豆腐,陈年窖藏,百味入里,便有了芳香美味——城固“上元观红豆腐”。随着岁月浸润,如今上元观红豆腐已成为百年知名品牌,名播西北扬名桑梓。在城固农家婚丧嫁娶的土席上,还有一道传统“名菜”——原公杂烩,又称“全家福”“大团圆”,传承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原公杂烩是以猪肉、鸡肉等材料变换为“吃肉不见肉”的厨艺技巧为主,以独特的腥味汤水为辅,再以精细复杂的配料为上,又以花色品种的组合为中,最后以开席时的操作工序为风格,堪称原公最精辟的饮食文化之创举。在城固民间已将其作为宴席“首菜”,举办婚嫁、满月、祝寿等宴请宾客及年节宴会必不可少,是原公、城固乃至汉中盆地人人爱吃、人人知晓的地方名菜。

洋县黑米

洋县黑米,古称“粳谷奴”,外皮墨黑,内芯雪白,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之美称,具有较高的营养和滋补价值。洋县种植黑稻米,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相传,西汉时代张骞还未出仕以前,在汉中家乡成固(今陕西城固、洋县一带)读书。有一天,他在柳林内读书困倦,依树入梦,梦中游历了斗牛宫,拜谒文曲星求问前程。文曲星告诉他:“前程万里。”张骞又问何时发迹。文曲星答曰:“汝见黑米之日,即发迹之时也。”从此以后,张骞除了苦读诗书外,常去河畔寻找黑米。三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在野稻中找到一株灰色稻穗,剥开稻壳,果然是黑米。张骞正巧就在这一年出仕。据说,张骞发现的黑米,就是流传至今的洋县黑米。由于黑稻米味美,所以自西汉汉武帝时代开始,直到清朝末年,洋县黑米均是向帝王进献的贡米。此外,洋县富有特色的吃食还有枣糕馍,犹记得儿时大人总是把枣糕馍用绳串成串儿提着,至今仍是汉中洋县、城固一带走亲访友、馈赠待客的时兴礼品。

勉县鸡汤面皮

勉县的鸡汤面皮,是汉中面皮的一种全新吃法。其特点是整张不切,辣椒要大,辣椒籽需完整,各类调料得齐全。将面皮溜进盛调料的碗里,舀上炖好的鸡汤,一口热面皮,一口热鸡汤,香辣爽口,滋味十足,且鸡汁高汤营养丰富。“荷叶米粉肉,荷叶米粉肉哎——”一声声走街串巷的挑担儿吆喝,始终是70后、80后勉县人儿时挥之不去的味觉记忆。荷叶粉蒸肉如今还是很多勉县人超喜欢的一道美食。

西乡牛肉干

西乡所产牛肉干,乃是一种传统名贵的清真风味食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呈咖啡色,精肉呈桃红色,切面有光泽。食之芳香可口,咸淡适中,酥而不绵,余味悠长。西乡还产松花变蛋,因蛋清表皮呈松、柏叶阴影状花朵而得名,也有百余年历史。制作技术独特,别具风味,成品质地透明,松花晶莹,软硬适宜,香而不腻。是汉中各大食府和百姓居家制作“拼盘”,不可或缺的特色菜品。

略阳罐罐茶

略阳罐罐茶,用小罐盛水,放入茶叶,置火上煮熬,边煮边放入面糊,再加清油,调以茴香、藿香、生姜、食盐、核桃、肉丁、鸡蛋花等调味品及佐料,清早或有客人来时,就煮茶以当早点而食用,提神暖胃,爽口宜人。此种茶食本为氐羌人生活习俗,流传至今长盛不衰。略阳乌鸡,具有乌冠、乌喙、乌趾、乌舌、乌皮的“六端乌”的特点,所以又叫“六点乌”。据出土文物《天鸡壶》考证,远在东晋年间就有这种乌鸡的养殖,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略阳乌鸡也是人们长期选育和精心饲养下形成的地方优种。

宁强麻辣鸡、核桃馍

麻辣鸡是宁强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风味小吃,属于凉菜。高档的宴席少不了它,老百姓的餐桌上时常见到它,朋友来了一定要吃它,亲友馈赠也常常选它。宁强麻辣鸡,色泽鲜艳,肉质细嫩含脆,肥而不腻,具麻辣爽口的独特风味。随着岁月的推移,喜欢的人愈来愈多,今天已成为汉中街头方便小吃中的奇葩了。此外,宁强核桃馍也是汉中小吃一绝。相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到西安避难,地方官闻讯急奔西安参朝,曾将此馍作贡品进陈御用。此事一经传开,这馍在群众中骤然身价百倍。尤为称奇的是,这种馍即使在炎炎盛夏,放置数日乃至逾旬,其色、香、味依然如初,没有丝毫改变,说明其必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

镇巴腊肉

镇巴腊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选用汉江黑猪,现杀冷腌,加入食盐、花椒、八角、桂皮、大小茴香和丁香等作料,腌入缸中,十天左右出缸,再用柏树、香椿的枝叶点火慢慢烘熏至干,并常年吊在火炉之上。皮色金黄有光泽,色泽鲜艳,瘦肉红润,肥肉淡黄,味道醇香,肥不腻口。镇巴山大沟深,因此当地百姓靠山吃山,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所产还有诸如橡子粉、魔芋、天麻等林特产品,在全国亦声名远播。

留坝地处秦岭南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现为全国三大西洋参栽培基地之一。近几年来,留坝以西洋参的广泛种植为契机,大力开发西洋参系列产品,现已锋芒初露,成为全国医药保健园地的一枝奇葩。另外,留坝所产香菇、黑木耳、土蜂蜜等,纷纷主攻“绿色牌”,积极申报并顺利拿到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佛坪所产蕨根粉,天然野生无污染,经现代工艺取其根部淀粉精制而成,保留了蕨菜根里大部分营养,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其加工制作简单,味道酸辣爽口,颇受汉中男女老幼钟爱。佛坪山茱萸种植历史悠久,南朝梁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早在年,佛坪就被命名为全国山茱萸三大栽培基地县之一,年产量约占全国六分之一,是“中国山茱萸之乡”。佛坪山茱萸有果大、肉厚、味正、无病虫、色红油润、有效成分含量高等特点。近年来,佛坪研发的山茱萸系列保健果品酒也颇受市场垂青。

人间至味是美食。秦巴之间,山奇水灵,自然孕育出丰富的美食文化,充分满足汉中人的口腹之欲、舌尖之欢、味蕾之乐。汉中美食美味,不仅仅在于好看好吃色香诱人,更处处散发着氤氲在美食里的暖暖人文气息。

文川河,本名卢勇,陕西城固人,研究生学历。汉中市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秦巴汉水间》,文字作品散见《中国绿色时报》《参花》《大渡河》《文化艺术报》《三秦都市报》《衮雪》《汉中日报》《流派诗刊》等报刊杂志。

来源:文學陝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yy/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