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区墨桥村巧用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振兴金
龙泉琼山区墨桥村 干净清爽的村巷蜿蜒其中,花果飘香的庭院错落有致,满脸笑容的邻里和善可亲……在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处处让人感受到推行村规民约带来的可喜变化。 琼山区是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之一,红旗镇墨桥村紧紧抓住这次试点机遇,从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入手,引导村民弘扬优良传统,主动移风易俗,积极探索新时代新农村自管自治新路子,以实际行动为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做贡献,有效促进了文明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村民归属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修改村规民约改出美丽乡村 走进墨桥村委会,《村规民约》张贴在醒目的位置。提起村规民约内容,每位村民不但能道出一二,还对此称赞不已。 “这都是村民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大家做起来很自觉。”墨桥村委会副书记陈大介绍说,早在多年前,村里就有了村规民约。去年,他们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对村规民约再次进行修改完善,补充了很多新的内容,不仅涵盖了环境卫生、爱国守法、邻里关系等方面,还将产业发展、脱贫致富、村务管理等纳入其中,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开始实行,村委会加强监督落实。 “这样管理是好事,我们当然支持。”村民蒙先生高兴地说,新的村规民约实施以来,变化最大的就是村容村貌。去年村干部带着村民对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并为每个自然村配备了专职保洁员,负责平时环境卫生维护,村民小组长不定期对全村每家每户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村里每年开展文明卫生户评比,多方面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村民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以前村道两边到处是垃圾,有些群众家门口乱堆乱放,村干部上门劝导还闹意见。现在不仅村里环境干净整洁了,村民还在自家庭院种上黄皮、荔枝、鸡蛋花本地花草果树,打理得像个小花园,看着赏心悦目,住着也舒坦自在,成了一道道美丽风景。 勤劳致富之约助力脱贫攻坚 “以前总觉得这些跟自己没啥关系。”年近60的村民吴坤聪,家里有7口人,过去因为家里多个小孩上学,经济负担较重,生活非常困难。虽然心里急着想改变状况,但因为年龄大找不到工作,时间一长,人就慢慢懒了下来。 年,老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不仅通过教育、医疗、养老补助,减轻了老吴的生活压力,还出钱帮他建了一栋60平的小平房,改善了居住环境。特别是去年村里把“扶贫路上,不漏一人”、“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不要再等靠要,好吃懒做”的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后,村干部积极引导他靠自己双手过上好日子,先后给他送来7头牛,扶持他发展黄牛养殖产业,振奋了老吴勤劳致富奔小良的信心,让他彻底改掉了等靠要的思想。他每天早早起床,钻研养牛技术,精心喂养照料,如今已经发展到20多头的规模。 “现在生活比以前好过多啦。”老吴乐呵呵地掰着指头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卖6头牛,收入4万多元,用这些钱加盖了二层楼。今年大儿子也在海口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资有元左右。女儿读职校,每年政府还有元的学费补贴……这账越算,老吴心里越亮堂。据了解,墨桥村共有贫困户20户88人像老吴一样,已在政府帮扶下全部顺利脱贫。 倡导移风易俗约出文明新风 “过节如过劫。”这句话曾让很多墨桥村民深有感触。以前每到“军坡节”,家家户户都要提前几天准备,有钱的买鸡买羊买海鲜,没钱的借钱也不能“输掉面子”,还要捐钱做斋做戏,这样的心里助长了盲目攀比之风,过个“军坡节”多则花几万,少的也要大几千。而一番热闹之后,大多数村民一年的日子过得更加紧巴巴。 “这种变味的传统陋习已经成为村民负担,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墨桥村党支部针对这一问题,将“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写进《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大胆移风易俗,把每年办一次军坡节改为隔5年办一次,杜绝大操大办,倡导勤俭过节,以“公期四盘菜”,即“视觉大餐(文艺表演)”、“文化大餐(文化下乡)”、“知识大餐(知识比赛)”、“体育大餐(体育活动)”,代替过去铺张浪费的流水席。一开始,有些村民放不下“面子”,不肯接受。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苦口婆心宣传劝导,反复分析利弊,村民慢慢明白了其中道理。 今年墨桥村不办军坡节了,村民们把省下的钱变成资金,还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上。由于抢种及时,管理得当,墨桥村种植的多亩福稻大获丰收,成为新的特色农业品牌产业,深受市场消费者欢迎。村民们正琢磨着明年继续扩大规模。 干部带头落实村民自管自治 为什么墨桥村的村规民约执行得这么好?“我们看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平时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连续两届被全村人推选为“好媳妇”、年被评为诚实守信“海口好人”的村民王彩雪,用朴实的话道出了其中原因。 “不仅是约束村民,也对村干部进行监督。”陈副书记指着村规民约上“四议三公开,准确透明”的内容介绍说,一开始有些群众觉得,规定只是针对村民,参与热情不高。村党支部与时俱进,把党员干部和村集体财产的监管也写到村规民约里,村民们纷纷拍手称赞。现在村里每笔经费使用,大到修路修桥,小到一笔一纸,都要先经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同意才能支出,并且定期向所有村民公开公示。其他村规民约内容,党员干部也同样先做好表率,再去督促引导群众。而群众也比以前更加自觉。 新的村规民约,提升了墨桥村党员干部的公信力,也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以前看到脏乱差没人管,现在村民都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相互监督一起管,形成了自管自治、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干部群众的心往一处想,共同谋划村庄建设发展,如今村里亩菜篮子基地、亩琼山福稻、季出栏达10万羽的文昌鸡养殖基地等品牌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乡村振兴的步伐迈得更快更稳。 巧用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助推乡村振兴 干净清爽的村巷蜿蜒其中,花果飘香的庭院错落有致,满脸笑容的邻里和善可亲……在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处处让人感受到推行村规民约带来的可喜变化。 琼山区是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之一,红旗镇墨桥村紧紧抓住这次试点机遇,从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入手,引导村民弘扬优良传统,主动移风易俗,积极探索新时代新农村自管自治新路子,以实际行动为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做贡献,有效促进了文明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村民归属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修改村规民约改出美丽乡村 走进墨桥村委会,《村规民约》张贴在醒目的位置。提起村规民约内容,每位村民不但能道出一二,还对此称赞不已。 “这都是村民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大家做起来很自觉。”墨桥村委会副书记陈大介绍说,早在多年前,村里就有了村规民约。去年,他们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对村规民约再次进行修改完善,补充了很多新的内容,不仅涵盖了环境卫生、爱国守法、邻里关系等方面,还将产业发展、脱贫致富、村务管理等纳入其中,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开始实行,村委会加强监督落实。 “这样管理是好事,我们当然支持。”村民蒙先生高兴地说,新的村规民约实施以来,变化最大的就是村容村貌。去年村干部带着村民对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并为每个自然村配备了专职保洁员,负责平时环境卫生维护,村民小组长不定期对全村每家每户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村里每年开展文明卫生户评比,多方面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村民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以前村道两边到处是垃圾,有些群众家门口乱堆乱放,村干部上门劝导还闹意见。现在不仅村里环境干净整洁了,村民还在自家庭院种上黄皮、荔枝、鸡蛋花本地花草果树,打理得像个小花园,看着赏心悦目,住着也舒坦自在,成了一道道美丽风景。 勤劳致富之约助力脱贫攻坚 “以前总觉得这些跟自己没啥关系。”年近60的村民吴坤聪,家里有7口人,过去因为家里多个小孩上学,经济负担较重,生活非常困难。虽然心里急着想改变状况,但因为年龄大找不到工作,时间一长,人就慢慢懒了下来。 年,老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不仅通过教育、医疗、养老补助,减轻了老吴的生活压力,还出钱帮他建了一栋60平的小平房,改善了居住环境。特别是去年村里把“扶贫路上,不漏一人”、“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不要再等靠要,好吃懒做”的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后,村干部积极引导他靠自己双手过上好日子,先后给他送来7头牛,扶持他发展黄牛养殖产业,振奋了老吴勤劳致富奔小良的信心,让他彻底改掉了等靠要的思想。他每天早早起床,钻研养牛技术,精心喂养照料,如今已经发展到20多头的规模。 “现在生活比以前好过多啦。”老吴乐呵呵地掰着指头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卖6头牛,收入4万多元,用这些钱加盖了二层楼。今年大儿子也在海口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资有元左右。女儿读职校,每年政府还有元的学费补贴……这账越算,老吴心里越亮堂。据了解,墨桥村共有贫困户20户88人像老吴一样,已在政府帮扶下全部顺利脱贫。 倡导移风易俗约出文明新风 “过节如过劫。”这句话曾让很多墨桥村民深有感触。以前每到“军坡节”,家家户户都要提前几天准备,有钱的买鸡买羊买海鲜,没钱的借钱也不能“输掉面子”,还要捐钱做斋做戏,这样的心里助长了盲目攀比之风,过个“军坡节”多则花几万,少的也要大几千。而一番热闹之后,大多数村民一年的日子过得更加紧巴巴。 “这种变味的传统陋习已经成为村民负担,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墨桥村党支部针对这一问题,将“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写进《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大胆移风易俗,把每年办一次军坡节改为隔5年办一次,杜绝大操大办,倡导勤俭过节,以“公期四盘菜”,即“视觉大餐(文艺表演)”、“文化大餐(文化下乡)”、“知识大餐(知识比赛)”、“体育大餐(体育活动)”,代替过去铺张浪费的流水席。一开始,有些村民放不下“面子”,不肯接受。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苦口婆心宣传劝导,反复分析利弊,村民慢慢明白了其中道理。 今年墨桥村不办军坡节了,村民们把省下的钱变成资金,还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上。由于抢种及时,管理得当,墨桥村种植的多亩福稻大获丰收,成为新的特色农业品牌产业,深受市场消费者欢迎。村民们正琢磨着明年继续扩大规模。 干部带头落实村民自管自治 为什么墨桥村的村规民约执行得这么好?“我们看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平时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连续两届被全村人推选为“好媳妇”、年被评为诚实守信“海口好人”的村民王彩雪,用朴实的话道出了其中原因。 “不仅是约束村民,也对村干部进行监督。”陈副书记指着村规民约上“四议三公开,准确透明”的内容介绍说,一开始有些群众觉得,规定只是针对村民,参与热情不高。村党支部与时俱进,把党员干部和村集体财产的监管也写到村规民约里,村民们纷纷拍手称赞。现在村里每笔经费使用,大到修路修桥,小到一笔一纸,都要先经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同意才能支出,并且定期向所有村民公开公示。其他村规民约内容,党员干部也同样先做好表率,再去督促引导群众。而群众也比以前更加自觉。 新的村规民约,提升了墨桥村党员干部的公信力,也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以前看到脏乱差没人管,现在村民都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相互监督一起管,形成了自管自治、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干部群众的心往一处想,共同谋划村庄建设发展,如今村里亩菜篮子基地、亩琼山福稻、季出栏达10万羽的文昌鸡养殖基地等品牌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乡村振兴的步伐迈得更快更稳。(文:王巨昌图片:龙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jz/10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选择吃外卖,还是带便当美食家大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