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

立秋养生汤

推荐一:白果莲子山药汤

材料:新鲜山药克、白果10颗、红枣15颗、枸杞子20颗、干莲子10颗、冰糖10-15克。做法:干莲子和红枣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白果敲碎外壳。山药去皮,切成小方块用清水浸泡备用。锅内先注入清水6碗,加入白果,莲子,红枣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20分钟后,再加入山药块继续煲20分钟左右。最后10分钟再加入枸杞子,煲至剩3碗水时,加入调味料即可。功效:主要有健脾益胃、助消化的作用。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推荐二:无花果北沙参百合猪蹄汤

材料:北沙参20克,百合40克,无花果2个,猪蹄克,陈皮1小块,盐适量。做法:将用料洗净,无花果切开边。瓦煲内加清水,用猛火煲沸,放入用料,改用中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功效:滋阴润燥,清音通便,阴虚内燥。

推荐三:冬瓜荷叶煲鸭汤

材料:水鸭肉克,冬瓜克,嫩荷叶3小块,[1]薏米25克,赤小豆25克。做法:水鸭洗净,切成中块。冬瓜连皮切成大块。未展开的嫩荷叶洗净。薏米、赤小豆浸透后淘洗干净。将所有用料放进炖盅,加沸水适量,把炖盅盖上,隔水炖之。先用大火炖30分钟,再用中火炖50分钟,后用小火炖90分钟即可。炖好后,取出药渣,加入适量油、盐、味精便可服用。功效:鲜荷叶可清暑利湿,冬瓜清热解暑,老鸭能滋阴养血,益胃生津。将三者煲成汤饮用,既能清热解暑去湿,又能益胃生津,最适合立秋时节食用。

推荐四:银耳百合莲子汤

材料:银耳、莲子、红枣、百合、枸杞、桂圆、冰糖。做法:将银耳略撕清洗一下(最好不要用根部黄黄的地方),装入暖水瓶数小时,等到有点粘软时备用。先将锅里加水煮开,放入冰糖(依个人口味)下莲子(可将莲心取出)大煮,因为不煮面,口感就差很多。然后下入银耳煮至开锅,再下入红枣、百合、枸杞,也要多煮一会,才能将营养煮出来。最后放入桂圆略煮一下就可以入盅了。功效:百合银耳莲子汤是用银耳、莲子、百合等煮制而成,银耳的营养成分丰富,美容养颜。百合和莲子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是著名的保健食品,也是老少皆宜的食物。

推荐五:鲜茅根霸王花煲猪肺汤

材料:鲜茅根80克、霸王花50克、南杏20克、北杏15克、猪肺1个、生姜3片。做法:各配料洗净,浸泡;猪肺从其喉部灌入清水,用手挤出,反复多次,再擦冲干净,切为块状。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功效:霸王花煲猪肺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民间秋日时常饮的汤水,其气味淳和清润可口,且润肺益气,止咳除痰。再配以清热的鲜茅根和止嗽的南杏、北杏,则更具清热润肺、祛痰理气的功效,更为今日天气的家庭靓汤了。

推荐六:鸡蛋花沙参煲猪蹄

材料:鸡蛋花20克、沙参30克(中药店均有售),猪蹄克、生姜3片。做法:各物分别洗净。药材稍浸泡;猪蹄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为文火煲1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便可。功效:鸡蛋花性平和而味甘,有祛暑湿、清热滞的功效,且清淡芳香,是著名的五花茶中的五花之一。而沙参是滋阴润肺生津的中药材。合而煲甘润补益的猪蹄,有清暑热、润肺气的功效,并清香滋润可口。立秋当日,立秋不是秋,气候仍是暑热的盛夏,但从中医的养生学来说,秋养肺。立秋靓汤宜鸡蛋花沙参煲猪蹄,并男女老少皆宜。

推荐七:山药枸杞鲫鱼汤

材料:活鲫鱼1条,枸杞20粒,淮山药克。盐适量,葱姜适量,白酒5毫升,胡椒粉适量。做法:鲫鱼洗净。在鱼身上抹少许盐。平底锅加入橄榄油。放入鲫鱼煎至两面微黄,砂锅水烧开。放入煎好的鲫鱼。加入葱姜。加入白酒。再倒入去皮切块的淮山药。加盖大火煮至20分钟。把枸杞用清水浸泡。鱼汤煮至奶白加入盐,胡椒粉调味。最后放入枸杞关火。功效:润燥滋补、滋阴补阳、增强新陈代谢的功效;还可以降血脂、调理肠胃,是理想的滋补佳品。

推荐八:白菜干罗汉果瘦肉汤

材料:罗汉果1/10个,白菜干60克(用冷水泡软),南北杏各5克,蜜枣4枚,陈皮1块,瘦肉克。做法:将上述材料清洗干净,等水开了之后,放入所有材料,再次水开之后,将火调至小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功效:罗汉果甘、酸,性凉,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滑肠通便、嫩肤益颜、润肺化痰等功效,可用于肺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等症状。白菜干是白菜晒干而成,以甜、淋、软、甘著称,在天气干燥时,最宜用白菜干煲汤。因为白菜干能养心调血、除烦止渴,有消除燥热、通利肠胃、下气消食的作用。此汤清润甘爽,食用时喝汤吃汤渣,可以清肺热、治咽炎声嘶等。

立秋的养生原则

立秋养生原则一

精神调养:闷热别烦躁天凉莫悲秋

初秋免不了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这种气温高、湿度大的“桑拿天”最容易令人心情烦躁,应积极防范“情绪中暑”。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要发生飧泄的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中午天热的时候应减少外出,可以喝点清凉解暑的绿豆汤,遇事保持心平气和,少生闲气。

立秋养生原则二

起居调养:早卧早起,初秋少吹空调防“阴暑”,薄衣御秋寒保暖不能忘

夏秋之交是最难选择衣物的时候: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因秋气燥,从五行生旺推算,可知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都处于衰弱阶段。所以要注意加强对这些器官的保养。此时人们最容易患阴暑的病症。由于此时已有习习的凉风,不像夏天那样总是又热又闷,所以人们往往会尽情享受这立秋后一丝凉意,结果却使身体受凉而产生高温头痛的病症。

立秋养生原则三

饮食调养:少辛增酸,宜食麻等柔润物以润其燥,禁寒饮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养肝气,禁冷饮及穿寒湿内衣。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立秋养生原则四

运动调养:锻炼有节制练功养肺气

进入秋季,气温下降会使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内分泌紊乱,造成情绪低落。这时做好心理调节很重要,积极参加运动是不错的方法,慢跑、散步都可以让心情开朗起来。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在秋天“养收”的时候,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

医院诚聘英才

立秋到,教你正确贴秋膘!

身体健康无病痛!

医院呵护您的健康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xx/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