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入三月,春雨连绵,空气中挥之不去的缠绵湿意,使身体变得滞重酸痛,容易出现各种不适“湿症”。那么,祛除体内湿气效果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艾灸疗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季湿气重,易引发“湿症”

春季气候温暖潮湿,有着令人头痛的梅雨季和回南天,湿气来得非常重,身体也变得滞重酸痛,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种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总之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而眼下阴雨连绵的回南天,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

如何判断体内有“湿”

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

1、口中发黏舌苔腻

湿性黏腻,所以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这是因为湿邪入里伤及脾阳,脾运失常,而“脾又开窍于口”,所以导致食欲的改变和口味的异常。除口中发黏外,还应伴有吃什么都没胃口,苔很黏腻。腻而色白,为寒湿;腻而色黄,为湿热。

2、胸腹胀满小便涩

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经络,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涩。

3、头部沉重四肢乏

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头为诸阳之会,湿困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因此,感受湿邪后,头重头沉犹如被布包裹之感。脾主肌肉和四肢,湿伤脾阳,可出现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四肢困重乏力。湿邪留滞于经络,则关节疼痛。

4、下肢浮肿便溏泻

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但黏而不清利,便完后感觉不爽。

春季艾灸除湿效果最佳

中医认为,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及养生保健的作用,对春季除湿邪更是有它法所无法替代的良效。

如果体内湿气很重,肠胃不适,可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施灸2到3个周。养生保健可每周1-2次。

饮食配合

平时饮食上尽量少吃或不吃寒冷油腻、甜食、饮酒外,可侧重多吃些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冬瓜、赤小豆、白扁豆等。如湿邪较重可适当吃些中成药治疗,如二妙丸、平胃散、参苓白术散等,每天服用1-2次,一般连服5-7天即可。

  祛湿汤:

  健脾祛湿温补汤

  材料:淮山10g,茯苓10g,溪黄草10g,猪骨若干(脾胃差的选猪肺、猪脾脏更佳)

  做法:整锅煲老火汤

  和中化湿汤

  材料:木棉花15g,鸡蛋花15g,槐花15g,薏米15g,猪肘瘦肉50g,炒扁豆15g,陈皮或砂仁6g

  做法:整锅煲汤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后,不要立即冷水洗手或洗澡;

2、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晕灸症状后,要立即呼叫治疗师,并躺下静卧。

3、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4、空腹及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

5、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6、身体发炎的部位禁灸。

上伯中医门诊

-

口东北角(翡翠街7号门2楼)

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我们吧~

长按识别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白殿疯是怎样确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zhouxiangdx.com/jdhwh/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