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我去过两次了。没孩子的时候,对自己很大方,住的都是好酒店。

和人们发给马代的关键词一样,“美、懒散、舒坦、发呆”,基本就是除了浮潜之外我对它的所有印象了。

马代的岛大部分都小小的,一岛一酒店,徒步走一圈也就20分钟。岛上不会有丛林,稀稀拉拉的椰子树和鸡蛋花倒是可以透进大片好看的海蓝。能玩的都是激烈水上运动,浮潜是主力。吃的也有限,西式套餐是主流,连吃三顿就腻了。

综合出来的成见——不适合带孩子。

但12月的这次8天7晚的结伴游,彻底颠覆我对马代的“三观”:

我们都以为它徒有颜值,碧海蓝天,适合发呆。但5个大人3个孩子,在一个有丛林有农场的酒店里窝了一星期,都没空发呆,忙着变换花样起早贪黑的玩,孩子午睡都省了。

我们以为它不适合带娃,可逛遍世界的娃们却评价: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有群友问我,马代还吃得那么差吗?我想说你来吃两顿roomservice就知道了。

原来所有的错,都源于我们没有选对酒店。

马尔代夫的SonevaFushi,非常高明的把珍肴和奇妙的环境嵌合交织到一起,用上两倍于通常酒店的侍者,带你进入一个个精心营造的场景,把整个过程变成一场调动四肢、五官和全身细胞,并带来丰富感受的度假体验。

来,让我们从

开始

场景

沙洲星光晚宴

这顿饭的地点,在海对面的沙洲上,要坐3分钟快艇去吃。

没有动物,没有植物,没有人,事实上,这里本是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的不毛之地。空即是美,会是你瞬间的感悟。

三盏细瘦夜灯含蓄的照亮了自助餐台和烧烤吧,成为这个岛上唯一的布景。

沙极细软白净,不忍穿鞋,怕弄脏了这些被海洗净了的粉末。

豆问:“海里怎么会有个面粉岛?”

果说:“妈妈,厨师要用地上的面粉烤饼给我们吃吗?”

他们对绝世美景和侍者端上来的前菜毫无兴趣,满腔热情尽数献给了面粉。

全世界小孩无差别喜爱的玩物,排名第一的是水,第二名的是沙。当天地间所有事与物都隐去,只剩下这两样在一起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他们的震惊和狂喜。

夜色随着薄纱金字塔里和餐桌旁的烛光一道亮起,天空的颜色逐渐变得不可思议。

更不可思议的是食物。这晚,我吃到了有生以来最惊艳的羊排——下刀有切鱼生的手感,入口先是弹、再是汁、最后是海盐和蛋白质交织的生猛的鲜,至于咬和嚼的工序,已经被完全忽略了。海鲜宴中的羊排做到这种水平,其他的主角就不用赘述了。

烧烤海鲜宴会是以一盘秀色可餐的甜点收尾的。彼时我们的胃早已下班,只有舌尖配合着叉子还在贪婪的尝试新事物,生怕错过某个让人抱憾终生的美味。

孩子们却一反常态,饭桌上都没坐几分钟,天一黑透,就下去追螃蟹了。沙海交界的地方,手机追光灯一打,满舞台和Zippo一样大小的螃蟹演员们就横冲直撞。

三个小人儿,一边尖叫一边笑,黑漆漆的白沙螃蟹堆里头,追着,躲着......一抬头,漫天星斗。

大人们吃完了,也都离开餐台,踱到全黑的沙洲边缘来看星。海已不见踪影;沙也只有脚底能触知;最好的温度,就是感觉不到温度。余下的整个世界,全是星星。

那一刻才顿觉,砂砾般的我们和宇宙,是有联系的。

从这顿晚餐开始,到后面的7天里,Soneva用各种场景和活动,不断强化着我们尊贵感和渺小感共存的复合体验。尊贵感来自私密,每个宏大场景里都只有我和我熟悉的人;渺小感来自天地,繁星苍穹与绵密沙洲之间,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尘埃。

场景

无人岛浮潜野炊

铺张的自助早餐吃完没多久,就被通知要去无人岛午餐了。

这次小船开的久一些,到了个电影里经常出现的荒岛求生场景。只不过,依然有厨师和众多服务人员组成的先头部队在等候我们。

专属的阳伞和沙滩垫一字排开,厨师说餐食1小时后可以上桌,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消化一下早餐。于是,豆小哥人生第一次浮潜就启动了。

折腾上一队人马来无人岛,一是因为无人,鱼多;二也是因为无人,私密。“面子至上”的豆小哥在留尼汪公共海滩没学会浮潜,就是因为不想当着这么多孩子出丑。到了这里天高水远,整片海域肉眼可见的小鱼好像都只在招呼他“来玩儿,来玩儿”,他就忍不住俯下头钻水里了。

浮潜上来已经饿了。即便是荒岛野炊,Soneva的餐饮水平依然不含糊。这顿的所有热菜,都是用“叫花鸡”的方式,锡纸包上食材和调料,埋进沙子里烘出来的。饮料、水果、沙拉、面包、自助小食和烤鱼烤鸡大菜,一样不缺,味道也不减。

这个活动和沙洲星光晚宴一样,最绝就是“荒”字。在罕无人迹的拙野环境里,魔法般变出一桌宴席,你和家人好友享用的不仅仅是餐桌上的丰盛、富饶,还有那些仿佛从是阿拉丁神灯里冒出来的侍者们提供的服务。

玩这种极致对比和想象力,Soneva是高手。

场景

露天电影烧烤晚宴

让我来描述一下:一场小雨过后,我们5大3小在星空下的躺椅上一字靠倒。豆和果吵了半天,最后闪电麦昆不敌艾尔莎,冰雪奇缘在赤道岛屿的夜幕中上演。

侍者一趟一趟的把滋滋冒油的各式海鲜和顶级牛羊排端到我们每个人手边的餐桌上,不时添加饮料、酒水,让我把这顿饭吃出了内疚的滋味:食材太好,味道太棒,场景太妙,服务太周道,可是我们人太少,胃口太小,又是半躺着,又不说话,菜只上了三轮,已经吃不动了。

看了几百遍的电影,换个场景,照样新鲜。三个小孩都目不转睛,我呢,翻起来吃两口,再躺下看看星发呆。对情节早已没有兴趣,但《LetItGo》在热带静夜微凉湿润的空气和食物的香氛中回响的场面,却让人着迷。

场景

有机农场花园午餐

这是“最不马尔代夫”的一顿饭。不过同样,整个园子里就我们一桌。

岛上的有机植物园,供给整个酒店70%以上的蔬菜和水果,怎么看都没有水清沙幼的影子,但现摘先吃的新鲜和纯净,却叫人脾胃舒爽。

这餐的主题是斯里兰卡菜,咖喱轰炸,坦白说,不合我口味。我更享受作为前菜的纯蔬沙拉和一个特有想象力又美味的头盘“蛋碗”。还有孩子们在园子里和小兔作伴,和婴儿痴笑,和爸爸嬉闹,无拘无束的玩。

场景

树顶星光晚餐

最后的压轴大餐来自树梢。密林里建起一座三层的木阁餐厅,穿出餐厅,有一条枝叶中的栈道,把我们送到树冠层顶端,在绿洲中的绿洲上落座。

(本图来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jz/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