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邱巧玲,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讲师

刘爽,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程晓山*,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

本文刊登于《中国园林》年“香蜜论坛”增刊P-

广州地处岭南中心,气候温暖湿润,植物资源丰富,造就了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其中,公园植物景观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广州兰圃、晓港公园和珠江公园是以植物为造景主题的城市公园,公园的植物造景充分发扬了岭南植物物种丰富的优势,体现出明显的岭南地域和文化特色。

1植物景观规划与公园特色

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决定了公园的总体特色。植物景观规划包括主题植物选择与植物景区划分,这对确立植物景观风格、把控植物空间和创建植物景点及其内涵起着决定作用。

主题植物的选择应遵循公园的规划定位。广州兰圃植物景观始终契合兰花内涵,以“清幽雅致”为基调;晓港公园是广州唯一以竹子为造景特色的公园;珠江公园利用岭南乡土植物和棕榈科植物,形成自然、生态的南国景观。

▲图1广州兰圃景观分区平面图

▲图2兰圃第一景区中的入口植物景观

基于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结合场地现状和服务对象,合理设置特色景区的主要植物及其配置是划分植物景区和空间、体现各景区植物景观特色的重要方式。广州兰圃地处闹市,周围交通繁忙、环境嘈杂,然而活动内容却是品茗、赏兰、静坐等,因此公园四周以竹丛蔽外隐内,植物选择和配置也紧密结合各个景区特点进行,达到闹中取静、含蓄隐秀的效果(图1、2)。晓港公园位于老城区密集的居住区,阴凉的户外运动空间供应尤为重要,除大片的竹林空间外,采用冠大荫浓的常绿乔木如榕树、蒲葵等形成浓荫广场非常普遍(图3、4)。珠江公园地处广州CBD珠江新城,公园的植物景观也适应时代和人群审美需求,结合岭南乡土植物和棕榈科植物,以植物科属和乡土群落为依据,打造特色鲜明的专类植物景区(图5、6)。

▲图3晓港公园景观分区平面图

▲图4晓港公园“葵韵流波”景点植物景观

▲图5珠江公园景观分区平面图

▲图6珠江公园棕榈园植物景观(蔡伟达摄)

2植物造景特色

广州公园植物造景特色的形成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背景。高温多雨的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形成了丰富的植物景观与结构特征,实用、开放、多元的岭南文化形成复杂的植物文化特征。兰圃、晓港公园、珠江公园的植物景观总体表现出了明显的岭南地域和文化特色。

2.1岭南地域特色

3个公园的植物配置均根据岭南地区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进行选材,植物搭配符合本身的生态习性,形成特定环境和演替阶段的乡土植物群落,体现地域自然植被群落特征。

▲图7兰圃园路边以鸡蛋花+兰花形成的植物景观

岭南雨水众多,河流水网发达,重视经济作物与多种经营。由此,经济作物及其景观也构成岭南特色园林植物景观(图7)。炎热的气候对岭南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更体现在对遮阴乔木的选择运用上,以冠大荫浓、冠下空间高敞通风的常绿大乔木为好(图8、9)。

▲图8晓港公园粉箪竹广场

▲图9

晓港公园“独榕厦”

岭南滨水植物丰富。滨水古榕、“小鸟天堂”的景观随处可见,落羽杉、竹林、垂柳、芭蕉沿水岸成片栽植,营造金杉、翠竹、柳岸、蕉林的水乡风貌(图10、11)。

▲图10珠江公园落羽杉林(蔡伟达摄)

▲图11

晓港公园水岸植物冬景

2.2岭南文化特色

在文化特色上,岭南植物造景体现了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本土文化与海外文化互相影响、借鉴和交融的特色。

中原的文人墨客根据园林植物各自不同的生态特性和观赏特征等将其人格化,并赋予象征意义,这些观点也影响了岭南园林。由于岭南与中原植物的品种及生长差异较大,因此其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岭南园林对植物所赋予的人格化及象征意义借鉴方面,在植物品种运用选择上则会使用本土品种进行拓展,或是以本土植物对中原植物文化进行转译。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大量引种南方植物(其中桂花引种最为成功),而中国传统园林中所重视的芳香植物在岭南园林植物造景中也普遍运用。

岭南本土实用文化也长期渗透到植物造景中,许多植物品种往往源于乡土的果树、药材和经济作物,呈现出日常功用与赏心悦目的有机结合,注重形实兼丽,达到雅俗共赏。海外文化对植物造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园林植物的引种和植物景观的模拟方面。热带海滨风光及低纬度地区阳光灿烂下的四季花开是常见的模拟景观,规则式种植、整形修剪及花带、林下花境、疏林缓坡草地等海外手法也融入公园植物造景中,表现出现代、开放、多元、兼容的造景特色(图12)。

▲图12珠江公园南门入口植物景观

3总结

根据公园的功能定位和文化内涵进行植物选择,师法地域自然植被群落和乡土景观进行植物造景,是广州兰圃、晓港公园和珠江公园等植物专题公园获得成功的关键。其形成的植物景观表现出明显的岭南地域和文化特色。

相关阅读

中国园林·刊首语

“香蜜论坛”增刊中国园林·新刊速递

“香蜜论坛”增刊中国园林·新刊导读(香蜜论坛增刊)

城市公园公众参与模式研究——以深圳香蜜公园为例中国园林·新刊导读(香蜜论坛增刊)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上海郊野公园社会共治模式研究中国园林·新刊导读(香蜜论坛增刊)

杭州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之创新模式——万松书院的建设与运营中国园林·新刊导读(香蜜论坛增刊)

场地精神传承与创新下的植物造景艺术研究——以深圳香蜜公园为例

-End-

《中国园林》新媒体部

编辑

李旻陈雯

排版

陈雯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年的主题已经确定,主题文章和封面照片同时面向大家征稿,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点击图片订阅年杂志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扫码或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jz/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