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祛湿食疗大全
夏季到了,环境温度升高,湿度变大,天气闷热。“湿”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常见原因。湿邪侵犯人体,容易导致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混浊,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困乏,四肢重而不举的表现或白带过多、秽浊不清,湿疹等症状。因此,在夏季除了防暑之外,及时清除湿邪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措施。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夏季除湿的食疗方法,既可健脾养胃,又能利湿化浊,可谓一举两得。 香薷饮 做法:香薷5克,白茅根5克,紫苏叶3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每日一剂。 功效:香薷味辛微温,可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紫苏性味辛温,能发散风寒,行气和中化湿,又解鱼蟹之毒。白茅根清热利尿。本方特别适用于夏季贪凉而致的感冒,身困重,怕冷而心烦,头痛而无汗,或见腹痛吐泻者。 竹叶茶 做法:竹叶5克,白茅根5克,荷叶2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每日一剂。 功效:竹叶甘淡而寒,功善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白茅根甘寒,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荷叶味苦微咸,性辛凉,能够清暑利湿,祛瘀止血。本方尤其适应于夏季皮肤、鼻子容易出血的人。 冬瓜海带汤 做法:冬瓜克切片,海带30克洗净,虾皮、精盐适量,煮汤食用,每日一次。也可加鲫鱼一条,一起炖汤。 功效:瓜味甘淡性寒凉,能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海带味咸性寒,可清热利水,养阴止血;鲫鱼性味甘平,能健脾益胃,利湿止渴。本方消暑除湿功效显著,多数人都可以食用。 冬瓜薏米老鸭汤 做法:老鸭半只,薏米30克,冬瓜克,葱,姜,料酒,盐。老鸭去头、脚和屁股,清洗干净,剁成大块。葱切段,姜切片,冬瓜切大块,薏米洗净备用。鸭块放在冷水锅中大火烧开,煮三分钟去血水,盛出,用清水洗净。锅入油,五成热时放入葱段和姜片炒香,再倒入鸭块炒变色后放入开水,薏米炖1小时。在汤锅中放入冬瓜和少许盐,中火炖20分钟即可。 功效:鸭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功效,此汤特别适合上火、食欲不振、体内生热者食用。 土茯苓扁豆陈皮汤 做法:土茯苓克,粉葛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将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段;赤小豆、扁豆、陈皮洗净备用;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先用大火煲开,然后再转小火煲3小时即可。 功效:鲜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此汤具利水渗湿、健脾调中之功效。 和中化湿汤 做法: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将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然后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到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煲开之后再转小火煲1个小时即可。 功效:对于湿热脾虚者的效果非常好。 赤小豆粉葛煲鲮鱼 做法:赤小豆克,粉葛克,陈皮少许,鲮鱼克,生姜3片。先将赤小豆、陈皮洗净后备用;然后将粉葛削皮洗净切块;接着将鲮鱼清洗干净后沥干水分,然后锅中放油,慢火煎至微黄;最后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煲内,加入2毫升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2个小时;最后放入适量食盐即可。 功效:此汤尤其适用于湿热内蕴症见长热毒痈疮、舌红苔黄腻之人服用。 冬瓜赤小豆煲生鱼汤 做法:赤小豆60克、冬瓜克、西芹少许、生鱼2条、猪瘦肉克、生姜3片。先将赤小豆洗净;冬瓜西芹洗净,连皮切成块;生鱼去内脏洗净,慢火煎煮至微黄;将瘦肉洗干净,然后整块放入汤锅里,加入2毫升清水,并放入姜片;大火煮开之后,再转小火煮2.5个小时,最后放入适量食盐即可。 功效:补脾、利水、消肿,其作用为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 五指毛桃猪骨汤 做法:五指毛桃8克、猪骨克、蜜枣1颗、生姜适量。先将五指毛桃、蜜枣洗净,然后放入到冷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拿出来沥干水备用;将生姜洗净切片;猪骨洗净之后放入到烧开的水中焯一下水,洗去血沫,捞出;最后将所有材料放入到炖锅内,加适量清水,先大火烧开之后再转小火炖煮1.5小时,加调味料即可。 功效:此款汤水具有祛风除湿、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之功效;适宜风湿性关节灸、腰腿疼痛、脾虚水肿、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病后盗汗者饮用。 木棉花薏米猪骨汤 做法:木棉花(干)40克,薏米30克,扁豆30克,猪扇骨克,陈皮一小块,姜片3片,水8碗。清洗木棉花,搓净表面的灰尘;薏米、扁豆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小时;陈皮洗净,刮掉白色内瓤;猪扇骨洗净,切块,汆水捞起;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再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木棉花有清热、祛湿的功效,加入健脾利水的薏米、扁豆同煲,于潮湿气候饮用,最是应时了。 粉葛玉米芯煲排骨汤 做法:排骨克,甜玉米4条,粉葛1个(克左右),蚝豉6粒,红枣6颗,陈皮1片,水8碗。粉葛洗净去皮,最好撕去硬根,切块;甜玉米去衣洗净,用刀切下玉米仁剩玉米芯,玉米仁留日后用;蚝豉用水稍微搓洗一下;红枣洗净拍扁去核;陈皮浸软,刮去内瓤;排骨洗净切块,汆水捞起冲净;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即可饮用。 功效:玉米芯则有利尿、祛湿、降脂、降压、降血糖的作用,对于现时湿度高,人感到湿闷郁滞有很好的舒缓之效。此汤清热祛湿、生津止渴、祛湿毒,特别适合少运动、出汗少的热底人士饮用。 淮山扁豆煲鸡脚 做法: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薏苡仁15克,鲜鸡脚克(约10只),生姜丝少许。先将鸡脚去衣清洗,切掉脚甲。将淮山、扁豆、芡实、薏苡仁、鸡脚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内,加水2ml(约10碗水),大火煲滚后文火煮2小时。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适宜脾虚有湿症见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者食用。 白术陈皮猪肚汤 做法:陈皮6克,白术30克,鲜猪肚半个至1个,砂仁6克,生姜5片。先将猪肚洗净飞水。将全部用料放入汤煲内,加水约2ml,煲滚后改用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然后取出猪肚切件,放回锅内,再煲3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对于腹胀、纳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本汤性温,阴虚内热者不宜食用。 猪横脷健脾祛湿汤 做法: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脷)克。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脷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此汤非常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猪横脷夏枯草祛湿汤 做法:猪横脷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净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1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此汤不单清热祛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尚有食疗功能。 猪横脷煲鸡骨草 做法:猪横脷1条,鸡骨草30克左右,蜜枣2粒。猪横脷切掉中间的白脂,清洗干净,切成小件;鸡骨草斩开成小段,捞洗几次,洗干净沙尘;把猪横脷、鸡骨草、蜜枣全部放进汤煲里,加入5~6碗清水,大火煮开后,转慢火煲1.5个小时。最后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猪横脷与鸡骨草合而为汤,更具清热、利湿、舒肝、健脾的功效。 雪梨猪骨祛湿汤 做法:猪骨g,鸡爪g,雪梨1个,赤小豆50g,扁豆50g,薏米50g。猪骨和鸡爪清理干净后在热水内焯一下,雪梨切成大块,不要核。砂锅内坐水,把焯水的猪骨和鸡爪倒入砂锅内。扁豆,赤小豆,薏米洗净后倒入砂锅内。盖上锅盖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1.5个小时。喝之前加盐调味。 功效:扁豆和赤小豆都是祛湿的,加入一个雪梨,有清热气的作用,夏天喝很好。 鹌鹑祛湿汤 做法:鹌鹑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净水适量煲1个半小时即可。 功效:此汤清热祛湿,润肺化痰。 三色豆粥 做法:白扁豆、红小豆、绿豆各30克,煮粥食用,每日一次。 功效:白扁豆性微温味甘,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绿豆甘寒,能清热解暑,利尿消肿,滋肤止渴,是常用的消夏食品。红小豆又称赤小豆,善解毒利水,清热去湿,健脾止泻。此汤甘甜可口,可清热除湿。常食有助于解除疲劳。 薏米赤小豆粥 做法: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米、芡实各20克,川萆薢10克,赤伏苓15克,木棉花20克,灯芯花10克,粳米50克。将川革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加水3碗,煎至2碗,去渣取汁。以上几味煎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米、芡实、粳米煮粥食。每日1碗。 功效:赤茯苓能渗利湿热;灯芯花能清热利尿、清心除烦;木棉花能清热祛湿;赤小豆能清热解毒;白扁豆、薏米能健脾祛湿;芡实能健脾祛湿止泻、固肾涩精。诸物与粳米合用,具有清热祛湿、利水固涩之功。 木棉扁豆苡仁粥 做法:木棉花(干品)10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粳米60克。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具有清热健脾祛湿的功效。尤其适合急性胃肠炎,见有腹泻、肛门灼热、腹痛、口干口苦、口臭的人群或者尿道炎、妇女带下量多等人群食用。 红枣扁豆薏米粥 做法:红枣10个、扁豆30克、薏米仁20克。红枣洗净,去核;扁豆、薏米仁浸泡,洗净。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0毫升,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个小时,再调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红枣养血和胃、益气生津;扁豆健脾养胃,化湿消暑;薏米仁清热祛湿。对于消化不良、气血不畅、湿气重等症状都有很好改善作用,男女老少皆适宜。 半夏山药粥 做法:法夏15克,鲜山药克,陈皮5克,粳米克。将法夏用温水淘洗数次,以除去矾味,再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丁。把法夏、陈皮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取克清汤,去渣后放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山药,加适量清水,熬煮成粥。 功效:有健脾和胃祛湿的功效。 莲子扁豆薏米粥 做法:炒扁豆50克,莲子50克,薏米克,红枣10颗,陈皮3片,大米适量。将材料清洗干净后,将炒扁豆等浸泡两小时,莲子不去心。将所有材料加水煮粥。 功效:此粥健脾和胃、养心平肝,对心悸失眠、暑热伤气均有治疗效果。对于脾胃虚弱、食欲减退的人群非常适合。 陈皮车前草粥 做法:陈皮10克,鲜车前草克,粳米克。陈皮切丝,鲜车前草洗净切段,粳米洗净,一起放入砂锅,大火煮沸,小火熬成粥即成。 功效:有清热祛湿、健脾和胃的功效。 绿豆薄荷薏米粥 做法:薏米50克,绿豆20克,薄荷5克,白糖适量。薄荷轻煎取汁,再煮薏米、绿豆,粥成后加入薄荷汁再煮两沸,加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赤小豆鸡内金荷叶粥 做法:赤小豆30克,鸡内金10克,鲜荷叶1张,春砂仁5克,粳米克。将鲜荷叶洗净,切碎,连同鸡内金一同放入砂锅,加入清水0ml,大火浇沸,小火熬煮20分钟,放入春砂仁后再煮10分钟,去渣取汁。将淘洗干净的粳米、赤小豆放入药汁中,添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以小火熬煮成粥即可。 功效:有健脾利湿,清热消暑的功效。 绿豆红豆百合粥 做法:绿豆、红豆、百合适量。将绿豆、红豆及百合洗干净后,用水浸泡约半个小时,然后将粳米洗干净,放入锅内,再放入绿豆、红豆和百合,加入适量的水,熬成粥即可。 功效:绿豆、红豆能够清热祛湿,此款粥因此具有清热祛湿、祛斑养颜的功效。 苦瓜薏米粥 做法:苦瓜15克、薏米60克、盐适量。薏米洗净泡几个小时。苦瓜清理干净切块。把苦瓜和薏米一起放高压锅煲45分钟,出锅吃时放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苦瓜和薏米有清热祛湿的作用,夏季养生可以多吃,另外对于皮肤疔疮疖肿、长痱子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绿豆百合薏米仁粥 做法:绿豆30克,鲜百合30克,薏米仁50克,粳米克,冰糖80克。将薏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钟;百合洗净切小;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薏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着花;插手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 功效:?夏令健脾、通便、祛湿的典范食疗粥方。 红豆薏米粥 做法:红豆,薏米,大米,糯米适量。准备好食材,搓洗红豆和薏米,大米里加入糯米,洗干净,用热水泡红豆和薏米,用清水泡大米和糯米(至少泡4小时以上),泡好的红豆和薏米,放入适量清水煮红豆和大米,把所有的材料煮开,把红豆薏米倒入大米粥里,一并放入电炖锅里,喜欢软一些就煲久一些,喜欢硬一些就少煮一会(但是不能少于1小时),放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有清热利湿、解暑生津。 荷叶消暑粥 做法:荷叶3克、米50克。白米洗净后放入药材,加毫升水以大火煮开转小火煮约30分钟至软烂,煮成粥后放入冰糖即成。 功效:此粥有清热利湿、解暑生津、调理脾胃、升发阳气的功效。 清热祛湿粥 做法: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米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温热服食。 功效:有清热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丝瓜咸蛋麦片粥 做法:丝瓜克,咸蛋1个,麦片50克,粳米克,麻油适量,葱末、酒、盐、味精少许。丝瓜洗净刨皮切丁,咸蛋煮热,剥壳切成小粒;粳米漂洗浸泡待用。在开水锅中放人粳米,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烧至米开花,放人麦片、丝瓜丁和咸蛋粒,熬制成粥后,加盐、酒、味精,撒人葱末,滴淋麻油。 功效:此粥具有滋阴清肺、益肝健脾、生津止渴的作用。 冬瓜粥 做法:冬瓜克,粳米克。冬瓜洗净,带皮切成小块,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锅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烂米熟成粥即成。 功效:冬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能利尿祛湿,同时也是消暑佳品。 茯苓粥 做法:粳米克,茯苓粉20克,盐、生姜粒。取粳米淘净;粳米、茯苓粉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至武火将水烧沸,水开后转用文火熬至糜烂,然后加入盐、生姜粒若干,搅匀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如果不喜欢咸的可根据口味可加入红糖。 功效:长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渗温、健脾祛湿的功效,对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生姜益气粥 做法:生姜3至5片、米酒1茶匙、米50克。白米洗净后放生姜,加毫升水以大火煮开转小火煮30分钟后再倒米酒,煮成粥后放入食盐即可。 功效:此粥有健脾益气、开胃止呕、米酒助活血、袪湿的功效。 参芪粥 做法: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红枣2个,大米克。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湿盛带来的身体不适。 除了上述食疗方外,其它防湿除湿措施也很重要。简单的如通过空调的除湿功能,及时清除室内的湿气。另外,可以佩戴栀子花、茉莉花,利用芳香化浊除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合理而充足的睡眠,不熬夜不赖床等。如果发现上述湿邪入侵的症状比较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应该及时到中医科,找有经验的中医诊治。 历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hy/8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成欢头条这个端午,成都欢乐谷ldq
- 下一篇文章: 新古典主义中国菜立夏四季待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