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来了上海开大奉贤分校校长祝
让每个孩子成长、成才、成人,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自然而然也就要求家庭、学校和社区合力担当、协同育人。在此,我以“家校社合力育人”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大局观,就我们社区学院的作用发挥,谈一些个人的认识、想法、体会,以及具体可行的思考。 第一点认识是,家校社合作实现了学习场域的交互、学习内涵的丰富以及学习历程的延续。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形成的合力,一方面在家庭、学校、社区之间形成相互供给的多主体行动网络,另一方面为不同群体的相互学习建立起联结,为不同样态的学习提供可能,而学习时空的可转换性,进一步丰富了个体人之为人的生命体验。 第二点认识是,社区教育关乎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社区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贯穿全程、覆盖全面、惠及全民。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继续延伸和拓展,社区教育以其内涵的广域性、实用性、补偿性,教育方式的灵活性、生活性、体验性,持续且深刻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发展、健全人格养成及社会性发展。 第三点认识是,社区学院作为社区教育的实施载体,在“家校社合力育人”中责无旁贷。作为全区社区教育的“核心”和街镇社区学校的“主机”,社区学院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资源开发、活动平台创设等方面,发挥指导、引领、聚力、融通的效能。此外,社区居民多为孩子的家长或监护人,他们通过社区学习提升文化素养、养成育儿理念、习得教子方法等,直接作用于家庭教育当中。 据此我认为,我们社区学院需在“家校社合力育人”中具有高度的责任担当和社会使命。根据《奉贤区创新推进家校社合力育人行动计划》,我谈谈如何进一步发挥社区学院在“家校社合力育人”中的作用。 首先,加强有机渗透。当前,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以及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需要通过交流互动和社团活动,为广大学员提供科学的孩子教育观、成才观,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造就子女成人是父母的一种神圣职责”等理念有机渗透其中。 其次,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配合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区妇联、区学校家委会等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专项培训,为各街镇、各社区、各村居的“家校社合力育人”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提供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开展面向街镇社区学校专职教师的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开展社区家长教育、青少年学习实践活动的专业水平;此外,还需面向居民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培训和学习体验活动,培养家庭教育骨干家长队伍。 再者,加强课程建设。在承担“科学育儿”市级社区教育中心教研组工作的同时,需继续发挥区级社区教育资源联盟的作用,深入了解孩子发展、家长自我成长、亲子关系的发展状态,以及提供何谓好家风、何谓好家训的模板,开发基于青少年社会实践指导等的家庭教育系列课程,开设一批源自家长真实需求的家庭教育微课,并向街镇社区学校、社区家长学校配送课程。 最后,加强平台建设。比如,建设社区学院、街镇社区学校、村(居)民学校、宅基(楼道)课堂的办学网络,将培训平台、课程平台、体验平台以及信息平台等综合融通,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模式;再例如,做大做实“”亲子故事会,利用和继续打造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终身学习网、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市民阅读社团等社区学院延伸平台,为“家校社合力育人”提供服务。 相信,基于对家校社合力育人的价值解读、社区教育关乎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基本认知以及社区学院在“家校社合力育人”中责任担当的简要说明,以及有机渗透、队伍建设、课程开设、平台打造等四点可操作性建议,我们社区学院一定会发挥优势,与学校、家庭协同共育,为实现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砥砺前行。 链接 (一)征文对象 全区中小幼、职成校校(园)长。 (二)征文内容 校(园)长谈学校发展。 (三)征文要求 1.可选择学校发展的几个重点方面谈思路思考、举措成效等,彰显学校特质,不要面面俱到。 2.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倡导随笔类文章,不要写成工作总结或教科研论文。 3.字数一般控制在字内。随文提供作者的至少三张生动有特色的的电子工作照,电子照片为jpg格式,不小1M。文章和照片发送至fxjyhrxy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yy/7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法苑middot动态PaulB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