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上的甜醪糟

陕西/范多权

秦西宝鸡乡下的庙会,那是相当热闹的。不管老旧年月,还是现时下,只要是庙会日子一来,那逛庙会的人,就密密麻麻的拥满村街。

若是庙会里演一场戏,那吸引来的人儿,就格外的多。在震耳的秦腔戏喧吼声中,人们悠闲的逛看着庙会上摆卖的成千上万种商品,和形形色色的人趣生态。

人们逛着看着也买着,不经意间,感觉肚子饿了嗓子干渴了。于是,就来到长溜溜的饮吃摊街上,选一家小吃摊子坐下来,要一碗面皮,或要一碗饸饹,或要一碗凉粉,或要一碟水煎包子。这些都是宝鸡这片的民俗精美小吃。人们不管点什么吃的,就都习惯性的要一碗醪糟汤!

逛街人坐在小吃摊点前的长排凳子上,在小吃摊主调拌饸饹调拌面皮之际,这便扭头望一眼隔着几个摊子的醪糟摊喊一句,“给咱来一碗醪糟。”这醪糟摊主对食客的叫卖声很灵敏,隔老远就感触到。随应声,“好,等一下。要鸡蛋不,(意思是在醪糟里打鸡蛋花),泡麻糖(麻花)不,(醪糟里泡一根麻花很香美)!”

食客若是节俭人,就会应道,`烧一碗醪糟就行了。‘

食客若是大方人,就会应道,啊就打个鸡蛋。

食客若是豪爽人,就会应道,打个鸡蛋,再给咱泡个麻糖(麻花)。

当然,光醪糟是两块钱,加个鸡蛋一块,再加麻花一块,那得心疼疼的四个元。

宝鸡乡下庙会上的醪糟摊,摊主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头,或是老俩口共守一个摊子。不管是热的夏或冷的冬,几天过程的庙会,大都是晚上睡在摊子简易床上,白天开烧醪糟的生意。确实相当辛苦,为了弄几个宽裕便利钱。

庙会上的醪糟摊,不论冬还是夏,都打盖一个木架的棚伞,夏里遮荫,冬里挡风。伞下是一个小煤炉,旁边一个风箱鼓风助焰,炉上永远是一个黄皮小铜锅勺。那小煤炉的火焰整天里都是通红旺烧着,时不时的添煤续火。当食客叫一声来碗醪糟时,摊主老头在闲迷盹中猛一凌醒,来个精神头,随往炉中添几小块新煤,便将黄铜锅勺放在炉口上,在锅勺中加一些清水,再舀一大汤勺醪糟曲入清水中。随叭哒叭哒的推拉开风箱,旺火烧锅,醪糟汤几分钟就沸滚着溢起白沬,老头这便趁时加一大勺白糖倒入沸汤中。随之,一股酸酸甜甜醺醺酒酒的醪糟香就弥漫在周边人们的鼻子里。摊主随将搅和好的鸡蛋汁倒入沸汤中,须臾沸汤中便飘泛起黄蛋的浮花,甚是金黄好看。如食客要加麻花,摊主这便趁沸汤正烫,将一根老陈仓的金黄麻花一一掰碎扔在沸汤中。

摊主这便将醪汤、将蛋花、将泡麻花一并倒入一大碗中。随将这大碗端给面皮摊或饸饹摊坐的食客桌前。

食客望着桌前油旺辣香的面皮和冒着热气的醪糟汤。顿时食欲大增兴致饱满。

他吸溜一口香辣面皮,再喝一口热散着蛋香麻花香的醇酿醪糟汤。那面皮的劲爽软滑和醪汤的酸甜糯绵,相互加味相互增香,一实一虚一滋一润,呈现着古陈仓小吃美食的合和致美和相生共享。

醪糟,曲酿而醇,微酒微醉,糯米绵稠,晶汤醺酸。春喝温心,夏饮沁燥,秋品怡情,冬茗暖腑。她清清白白,不奢不华,普泽百姓,醇润平心,一汤一米,一情一爱!

噢,那一碗醪糟汤!

作者简介

范多权,周原镇五联。陈仓蚊龙签,爱好文写链。旧年旧事见,风情民俗显。偏写老事件,见证虢发展。

(侵删)本期责编:千叶无声

稿酬发放原则

1.设立原创标识的文章,由读者自愿赞赏,一周内结算,金额10元以上(含10元)按照60%为作者返还金,剩余部分作为平台运营费用。赞赏金额低于10元及一周后结算的赏金,不予以返还。

.返还赏金红包在十五个工作日后进行。返还后,作者应在4小时内主动领取,超时退回,即视为自动放弃,不再追补。

3.作者应主动加“西部作家文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xx/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