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三月三,那被遗忘的中国情人节
白淀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 三月三,即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不同地区对于“三月三”的定义是不同的,节日的叫法和习俗自然也大相径庭。三月三古又称上巳节。又是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并且在民间也有传说说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在这一天,天上会开蟠桃大会等。 节日起源 上巳节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大概在汉代才有上巳一说法。上巳又有元巳、三巳之称,是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三月上旬巳日日期每年都会不同,三国魏时为了方便人们记忆,将上巳固定在农历三月三,人们不再问逢巳与否。 上巳节在古代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周代时,它还是一项礼制,有专门的女巫掌管,《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周代时,每逢农历三月的第一巳日,人们就会去到水边祭祀并用香薰沐浴,他们认为这时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被遗忘的情人节 如果你以为人们真的去水边祓禊?那你tooyoutoonavie太傻太天真了。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到处都弥漫着春的气息,叫人如何不春心荡漾,不想负了这美好春光,人们当然要出来谈谈情说说爱,我的意思是适合广大青年男女外出踏青… 《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这首经典的爱情诗说的就是上巳节时青年男女趁祓除时相爱之事,河边已热闹如市集了,男男女女,往来穿梭,人手一支兰草和芍药。三月三,原初的自然的大胆的爱恋,在山水间流淌开来,如何不走心。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男女之间的私会,人家可是光明正大地走心。《周礼?地官?媒氏》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听说如果在这天男女之间看对眼,来电了,就算在野外亲热也不会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相反这还被看作是对大地丰产的祝福,是吉祥之意。既然政府都这样子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努力繁殖,身为群众怎么好意思不响应政府的号召,出来谈谈心呢!话说,身为古代人,你们恋爱这么自由开放真的好么… 以上就是记载于《诗经》里的中国情人节,比起西方的情人节还要早上一千多年。 流觞赋诗(晋)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其实曲水流觞更像是一种游戏,玩法是大家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放在流水之上,任酒杯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不然就罚酒三杯。 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曲水流觞”的活动莫过于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记得那高中语文科上虐你千万遍的《兰亭集序》不?说的就是这次的活动。古人不断地在玩耍,不断地写作,然后我们才有东西考试,不是么… 踏青(北朝) 唐代时,上巳节已成为一年中的三大节日之一,这天人们除了祓禊外,还有春游踏青、临水宴饮。皇帝在这天也要在曲江池宴会群臣,同甘共苦行祓禊之礼:“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唐朝诗人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是将上巳节的男女自由恋爱的绮丽风情谱出了新高度。 唐以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淡出。南宋范成大《观禊帖有感三绝》感叹:“三日天气新,禊饮传自古。今人不好事,佳节弃如土。”到了南宋时期,人们所推崇的程朱理学对女性的禁锢日益加重,女性被禁止与陌生男子接触说话,外出聚会找情郎这样的事,除非是你不想活了,万一被人知道你也活不了,光是人言可畏足以致命,所以三月三上巳节也失去了存在的环境。 如今的三月三 如今,三月三这个节日,为更多的国人所不知,尤其在北方地域。但在广西非常习俗依旧浓重,这一天是壮族的情人节,从这一意义衍生出来的更多节日内容,使其成为壮族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三月三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每年三月三广西全区人民享有两天假期。 不惟壮族,贵州侗族、海南黎族、湘西苗族,都以三月三作为自己的情人节,场面无尽热闹。青年男女们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农历三月三歌圩节”不仅是广西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广西世居民族的重要节日。这一节日主要盛行于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崇左、来宾、钦州、防城港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梧州、玉林、贺州等一些汉族地区。据统计,广西有多万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农历三月三歌圩节”,占全广西总人口的54%。 各族人民三月三这样玩 01 汉族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02 壮族 壮族过于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03 土族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就是三月三,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04 黎族 黎族人称三月三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传说,上古洪水时期,兄妹两人躲在南瓜中幸存下来。为了成家立业,他们决定分头寻找其他人,并约好来年农历三月三会合。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 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至今在东方市东方镇中方,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 04 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 “三月三、踏沙滩”是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 三月三美食 五色花米饭 这种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健胃祛湿、清肝火,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广西很多地区都会制作,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甜酒发糕 三月三上山扫墓,人们不仅要拿甜酒发糕作为供品祭祀祖先,祭拜之后,自己也要食用,据说可沾染福气。 传统发糕是加甜酒发酵,并非使用泡打粉,因此更健康、更香甜。因做法复杂、价格又便宜,平日里在许多菜市、超市都很少见了。单在一些传统小吃店也许还可以找到,有的呈焦黄色、有的颜色雪白,分别用一次性塑料碗装着,一只只呈圆形,头顶爆裂出十字花纹,表皮上还印着传统的红色八角花瓣,闻起来十分香甜。八角花,代表吉祥如意。刚出笼的发糕香甜松软,绵实可口,趁热吃最好。 粉蒸肉 桂林有些人过清明,也有些人过三月三,最具代表性的食物非粉蒸肉莫属,,桂林人省墓归来,简直家家桌上都有一盆粉蒸肉。据说,粉蒸肉的确是桂林清明节的应景菜,做法也简单:菜市场买回五花肉、肉粉,把肉用生抽料酒腌一下,然后拌上肉粉,上锅一蒸,大概八九不离十了。 白切鹅 “清明鹅”的说法,据古人说:开春以后,这时候的青草要比其它树木先抽芽、长叶。因此这个时候的鹅食青草以后,长得特别肥嫩,所以在春天,尤其是清明前后的鹅肉味道最为鲜美。其实过三月三的我们也可以尝尝“清明鹅”。艾叶粑(青团) 据说在三月三这一天吃艾草,可以驱寒避邪。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传统小吃。荠菜煮鸡蛋 春天是采摘荠菜的季节。据了解,荠菜不但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以预防春瘟。 竹筒饭 竹筒饭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节中,密封后烤熟,做出来的米饭颜色酱黄,香气飘逸,柔韧透口,更有竹子的香味。本文来源:乡土人文地理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wh/7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农墟预告大暑前后收割季725
- 下一篇文章: 米酒为什么这么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