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治疗好医院 http://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8817.html

邕江穿城而过见证两岸变迁

南宁晚报讯(记者陈蕾)

南宁古称邕州,与邕江密不可分。

回首旧日时光,依江而居的南宁百姓以轮渡和舟楫的方式往返于邕江两岸。

难忘年7月15日,晴朗的天空映衬着平缓的江面,正式竣工通车的邕江大桥迎来崭新的时刻。作为广西最早建成的跨越邕江水系的公路桥梁,邕江大桥承载着南宁人的骄傲与自豪,实现了南宁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

穿过风雨岁月,邕江两岸景致日新月异,正释放出新的活力。

唯一不变的是,悠悠邕江水缓缓流过,守候着南宁的每个晨曦与日落。

穿城而过的邕江正释放出新的活力南宁晚报记者宋延康摄

年的邕江大桥郭小平摄

年的邕江大桥南宁晚报记者宋延康摄

年的邕江饭店郭小平摄

年的民生码头周家志摄

年的邕江宾馆一带南宁晚报记者刘增璇摄

特别鸣谢:老照片提供郭小平周家志

专题策划:南宁晚报记者韦玮

南宁晚报讯(记者韩沛廖欣)曾经荒芜的滩涂江畔,被繁花绿树覆盖,一座座美丽的滨水公园如同散落的珍珠,被弯弯的邕江串起来变成一条闪闪的“珠链”。在邕江两岸,各色花卉争奇斗艳,休憩景点设计感十足。木栈道、红色的绿道沿着岸线蜿蜒,一步一景,移步异景,江岸变得美不胜收。水清、江畅、岸绿、景美,“百里秀美邕江”已成为南宁的闪亮标签。

秀美邕江展露芳容南宁晚报记者段柳健摄

第一站:码头棕影游历民族文化古风

古朴庄重的孔庙大门正对着江边,平方米开放式活动广场依着地势形成台地,站在南侧观江平台,可远眺邕江南岸体育中心,回望青秀山龙象塔。

广场中轴两侧分别布置六根特色景观柱、儒家“六艺”石雕球,与古朴孔庙大殿浑然一体,相映生辉,站立当中,一股文化古风扑面而来。景观绿地、骑游道、游览步道、观江台阶休闲座椅及附属小型停车场一应俱全,方便游人抵达江边观赏沿江景色和休闲。

据悉,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北岸:邕江滨水公园东侧—三岸大桥)全长约9.4公里,共设置停车场5处共计个停车位,规范建设旅游码头2个,全线贯通骑行通道。建设过程中按照不同主题做了景观设计,如渔舟唱晚、蓝调碧湾、紫风古韵、码头棕影等。

想沿江漫步或是骑行,可以从邕江滨水公园出发,往良庆大桥方向走。大花紫薇主题树种营造的沿江段紫花片林,疏朗可见江,密植可观花。一路上随处可欣赏到红色花为基调的景致,上层植物有高大的木棉树、鸡冠刺桐、红花羊蹄甲,中层植物有桃金娘、红花鸡蛋花等,下层则是大色带景观植物红继木和三角梅,三错层的植物分布形成红色的花的海洋,与江水辉映。

原有的青秀山旧码头经过改建,保留沿岸原有的大树,古朴的码头石阶,增种观花乔木和地被,增设服务用房及观江平台,布置文化景墙及码头历史文化雕塑,被打造成富有历史内涵的观江休闲景点。

继续往东,“渔舟唱晚”景点就在邕江江湾转折段,这里布置有观江平台及休闲花廊,是远望夕阳斜照青山龙象塔和良庆大桥的最佳观景点。

累了想休息一下,到良庆大桥下及青山大桥西侧。这里设置有观江平台、休闲广场,面朝开阔的江面,平台挡墙融入民族风纹饰,可近观大桥雄姿、江中倒影、水光天色,平台边设置有自行车停车点,方便骑行游人歇脚小憩,感受拂面江风带来的清爽。

邕江岸边亲水栈道南宁晚报记者宋延康摄

第二站:复古与现代“碰撞”回忆老城

“邕”字石碑、冬泳亭……位于民生广场的邕江北岸,古邕文化扑面而来。近10米高的石碑上用篆书书写的“邕”字,生机勃勃,正如灵动秀美的邕江。

民生广场位于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精品示范段工程,改造后的民生广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有音乐喷泉、畅游阁、民生广场喷泉、邕桂历史长廊、古城墙遗址等,充分体现南宁特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岸边休闲公园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邕江之美南宁晚报记者程勇可摄

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北岸:清川大桥—五象大桥)全长15.83公里,由南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承建,总建设面积.72万平方米,于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清川大桥至五象大桥段整体景观工程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这段工程项目共分为五个主体建设理念景观带,分别为“水绿花岸”“洋关情怀”“津头气象”“柳沙栖鹭”“贝丘神韵”,称为邕江北岸五景。

而“洋关情怀”则通过打造洋关码头、洋关桥、关务署,复原古建筑人文景点,展示南宁市洋关文化历史。南宁历代古城临江濒河,能够供船舶停靠、装卸货物和上下客的码头便变成了邕江上不可或缺的建筑物。洋关码头遗址预计将于11月30日前完成,今后,市民可到遗址感受南宁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整个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中,最宽的滩涂就在邕江北岸柳沙公园一带,宽阔的场地让这里的建设更具设计感和整体感,贝丘文化历史广场、和谐之门、柳沙标准足球场等重点景观共同构成了柳沙滨江公园这幅动人的全景画卷。

邕江柳沙半岛景观南宁晚报记者赖有光刘增璇摄

曾经这里并没有绿树成荫的美景,只有杂草丛生、污水横流、道路泥泞,是邕江边的一个城市环境死角。通过整治提升,柳沙公园早已成为江水秀丽、步道纵贯交错、树木林立、百花争艳的城市滨江园林景观带,是市民旅游、休闲、健身、娱乐的理想去处。

柳沙至南宁大桥段景观本报记者赖有光刘增璇摄

第三站:拥青怀秀遍览千树万树繁花开

一江流淌诗与画,两岸风光各不同。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南岸:五象大道北兴斌沙场—三岸大桥)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与邕江的连接带,全长约12公里,总用地面积公顷。总体景观由盛会繁花、拥青怀秀、文风梳园、锦苑阅江四个分区组成。

“盛会繁花”的明艳景致,可在滨江公园到南宁大桥段观赏到。这段植物配置以“粉紫花”为颜色基调,主题树种为宫粉紫荆,粉花羊蹄甲及大花紫薇作基调。满树开花,呈现一片热烈的气氛。黄槐、黄花风铃木和复羽叶栾树用亮眼的黄色,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堪称画龙点睛。

从南宁大桥往缸瓦窑村,就是“拥青怀秀”了。该段植物配置除了以观赏草、生态湿地、生态涵养林为特色外,“蓝紫花”主题以上层乔木的蓝花楹及大花紫薇进行体现,下层植物以巴西野社丹、紫茉莉、鸳鸯茉莉完美地诠释了该段的植物主题。

滩涂变公园南宁晚报记者梁枫摄

为了体现“文风梳园”较素雅的主题,从缸瓦窑村到良庆大桥段的沿江景观,除了有上层骨架乔木大花紫薇、紫玉兰,中层乔木小花紫薇,下层植物雪茄花、鸢尾等淡紫色植物外,还引用了种植香花林的主题槪念,如白兰、四季桂、米兰球等,闻香识邕江。

橘红色的良庆大桥一直是邕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良庆大桥至三岸大桥段也以热情奔放的红色花为基调,引入棕榈风情,体现该地区独有的地域特点——锦苑阅江。高大的木棉、鸡冠刺桐、火焰花、桃金娘等红色花系的植物,形成红色的花海。

第四站:灯光璀璨邕江两岸愈夜愈美丽

“邕江两岸愈夜愈美丽!”近日,邕江夜景悄悄占领了不少市民的朋友圈,夜幕降临,白沙大桥桥身的多套各种景观灯将光线直射到江面上,桥身拉索上的灯光不时变换着颜色,江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五象大桥夜景南宁晚报记者程勇可摄

“百里秀美邕江”建设中,对夜景的规划设计也是景观工程的一大内容,各建设单位着力规划设计好邕江美丽天际线,每个标段在规划设计的时候都对夜景灯光进行了同步设计。

在邕江综合整治沿岸灯光亮化工程清川大桥至桃源大桥段,重点对沿岸24.1公里的14座跨江桥梁和房屋建筑进行灯光亮化改造。结合楼、路、桥等载体,以城市记忆为魂,以滨江文化为韵,通过光影变幻和光色亮度的控制,打造特色鲜明、绚丽多彩的夜景示范带,营造热烈欢快的城市气氛,两岸楼宇桥梁灯光亮化工程基本将于11月底前完成。

同时,合理选择节能灯具并采用有效的节能控制技术,设置日常模式和节日模式的灯光调控模式,根据时段变换照明亮度及照明角度,降低光污染。

在亮化工程当中,让人期待的还有米大堤灯光秀和畅游阁灯光秀。大堤灯光秀位于桃源大桥—凌铁大桥段,项目完工后,米江堤将像一个大荧幕一样,灯光投射过来后,可像投影一样呈现出精彩的灯光秀表演,让市民在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中感受别致的江景。

市民在亲水步道散步南宁晚报记者宋延康摄

畅游阁正在进行投影灯塔施工,已完成基础施工;灯光秀媒屏播放内容和畅游阁动画目前正在修改完善当中,畅游阁灯光亮化及总控系统计划在11月底前完成调试并投入使用。

邕江两岸文物保护工程接近尾声

缸瓦窑和林景云故居将修缮一新

南宁晚报讯(记者陈蕾实习生廖妍)年7月,南宁市文物部门在邕江两岸的五处岭坡发现了一批打制石器散布点,采集到一批以砾石为原料打制而成的石器。这表明,早在一万多年前,邕江就哺育着古人类,开启了南宁的早期历史,并将形成的独特文化传承下来。

缸瓦窑古窑址效果图(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供图)

年的今天,邕江两岸日新月异。记者于日前实地探访了位于邕江沿岸的缸瓦窑窑址和林景云故居,寻访久远的记忆。随着邕江两岸文物保护工程接近尾声,它们的故事也将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古窑址牵出深厚情感

在五象新区良堤路与博艺路之间,有一处特别的工地,与周围的高楼相比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在这里,3棵原生的百年小叶榕恣意生长,繁茂的枝叶下,一座建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缸瓦窑静静守候着时光。

保存至今的缸瓦窑窑址

尽管古窑的窑头和窑尾烟通已毁,现仅存长约53米、宽约4米的一段,不过对于缸瓦窑村居民黄宝珠而言,这古窑就像珍贵的老伙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缸瓦窑村人。

缸瓦窑村,曾是个以制作缸瓦为营生的村庄,烧制陶器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间。由于该地域土质适合烧制优质陶器,加上邕江带来的水运便利,在鼎盛时期,村里有大大小小20多条窑,各类缸瓦制品从村边码头沿着邕江销往四面八方。

“以前买不起砖砌房子,大家就以缸代瓦,将烧制瓦缸时的废次品作为修建房屋的原材料。”在黄宝珠的儿时记忆里,陶瓦墙的缝隙间窜出的小草和野花装点着别致的院落,一间间瓦缸屋成为孩子们玩耍嬉戏的乐园。令孩子们兴奋不已的还有传统庆典,香火龙。

早年为求烧制的陶制品能达到预期效果,缸瓦窑村村民们会在点火烧窑前进行祭拜活动,以祈祷龙神保佑烧陶成功,而后慢慢发展成为一项祈求平安吉祥,极具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民间舞蹈项目——香火龙舞。

保护工程延续历史文脉

缸瓦窑村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制陶史和民间习俗,光荣的革命历史同样让缸瓦窑村人津津乐道。黄宝珠的外公林景云是龙州起义红八军烈士,他的故居一直被村民们细心维护着。

这座修建于清末的建筑为抬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由前、后进和天井构成,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那凝结着岁月的青砖青瓦,还有屋檐两侧精美的雀替雕花,无不诠释着古朴之美。年,该故居被登记为南宁市不可移动文物,是南宁市区红色文物点之一。

时过境迁,延续了多年陶瓷生产的缸瓦窑村在城市发展变迁中逐渐停滞。“我们希望尽可能为后人留下可以纪念的东西,至少让他们知道缸瓦窑村的过去。”黄宝珠如是说。

保护历史信息的真实遗存,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抢救,更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持续建设。今年8月,邕江两岸文物保护工程(一期)初步设计方案获批,对邕江沿岸的六个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本体维修、遗址保护和周边景观绿化。

让黄宝珠感到欣慰的是,保护工程共有三个新时期贝丘文化遗址、两个窑址类遗址和一个红色革命遗址,其中便包括了位于缸瓦窑村的缸瓦窑古窑址和林景云故居。

红八军烈士林景云故居正在修缮

预计12月初全部完工

邕江流域的文物古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南宁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料显示,自年第一次发现打制石器以来,南宁市文物部门相继在邕江两岸发现数十处新时期时代贝丘遗址,说明邕江这一水源是南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南宁文化的源头。

贝丘遗址的贝丘文化墙

记者从南宁市文化新闻广电局文物科了解到,此次文物保护工程主要通过对遗址生态环境恢复性建设,结合陈列展厅现代展示手段的运用,创造高质量的文化、教育、休闲环境,达到历史文脉的延续、共鸣和发展。

据介绍,文物保护工程并非简单的维修改造,必须以“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区域系统保护、可持续利用”为原则。例如在维修林景云故居时,由广西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组建的专业施工队伍对建筑各艺术构件的图案和式样进行了周密详细的调查,确保建筑与原貌一致。

在维修过程中,施工队伍除了必须使用原来的建筑材料和原来的工艺技术,所有新材料和新工艺都要经过前期试验,确保有效且对文物古迹不会造成损害,就连普通的胶合剂也要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

截至目前,豹子头遗址、石船头遗址、灰窑田遗址和三岸明代窑址已基本完工,预计12月初,缸瓦窑窑址和林景云故居也将“焕然一新”,今后将成为青少年学习历史,历史学家和考古学者研究历史,广大民众了解南宁文化的重要基地。

位于邕江岸边的豹子头遗址

(本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南宁晚报记者赖有光摄)

热文推荐

南宁晚报联手彰泰·凤岭江湾,请市民乘船游邕江

起始地价近20亿元,一家房企可能难吃下!

南宁晚报携手大嘉汇评选“舌尖上的桂菜”

与金科、盛天联合开发兴宁东地块

编辑:今天很忙的张莹

主编:黄海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wh/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