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75.html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矿区的路

年春天,我来到夏店煤矿上班。车下了高速口时,我只觉得眼前一亮:宏伟的办公大楼、宽敞的柏油路、茂密的绿化带......干净整洁,充满现代化气息。

记得几年前,我曾来过夏店矿。那时候,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通往矿区的土路旁没有树,偌大的黄色通勤车停在矿区路上,占据了很大位置。办公楼前的左右两条路只能单车通行。

仅仅几年时间,矿区的路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道下来,宽敞的柏油路直通矿区,高大的门楼横跨在矿区大路上。大路南侧是矿区超市、卫生所、自助银行,北侧是美观的宣传橱窗、健身广场。办公楼前那两条弯曲的小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广场。

清晨,从慈煤公司和长治发往夏店矿的通勤车开进矿区,员工们鱼贯下车,沿着矿区大路走进食堂,走进队部,走上岗位。傍晚,员工们带着喜悦,带着希望,带着祝福在矿区大路上等车回家,听着内部广播播出的消息——“夏店煤矿开展‘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集中性主题党日活动”、“夏店煤矿对标学习抓提升”、“夏店矿开展‘青年话安全’宣讲活动”......员工们每天都能听到新人新事,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

在矿区大路上,员工们透过宣传橱窗,看到了年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的内容报告,看到了潞安牡丹籽油的宣传推广,看到了岗位模范员工的风采。这是一个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行;这也是一盏明灯,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矿区大路旁枝叶繁茂,嫩绿的小草间开着争奇斗艳的花。“小草也在长,踏入想一想”,一块块警示牌,彰显着矿山文明。

矿区大路始终是那样的干净,没有烟头,没有纸屑,道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矿区通往火药库有一条水泥路。值班科长查岗走这条路,下了班的工人散步走这条路。在这里,可以闻到田野庄稼的清香,可以看到落日射出的霞光。

矿区通往煤场的路,绿树成荫,一辆辆煤车秩序井然。在道路西侧有磅房、筒仓,车辆穿行其间,在这条路上,称重、过磅、开票。每辆车严禁超载,源头治理,车上篷布遮盖严实,是环保给矿山创造了好环境。

矿区的旧调度楼里有一条特殊的路,它通向百米井下,由两辆罐笼载上载下。百米深处,一片通明,白白的墙壁,平坦的通道,是井下工人走上采煤一线的路。“十几年前的巷道跟现在真是不能比。以前的巷道断面窄,水沟小,煤泥、污水遍地都是,走路都要小心翼翼的。现在好了,各项工程都按质量标准化完成了,巷道整齐干净,我们也安心了”,一名井下工人洋溢着满脸幸福的告诉我们。

矿区的路见证了矿山的变化,它由土到洋的背后,是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员工幸福指数的提高。矿区的路,是企业的发展路,越走越宽;是员工的幸福路,源远流长。(夏店煤矿孙娇娇)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改革四十年慈煤展新颜

改革开放40年,风云变幻写春秋。

65年默默耕耘,由弱变强改容颜。

这便是慈煤人感慨万千之余,发自内心的赞叹!

年,慈林山煤矿开工建矿,年慈林山投入生产,声震东南,虽然生产条件十分简易,人力运输,老牛拉车,柳条筐装煤,原煤产量也只有十几万吨,但第一代慈林山人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却是空前绝后的。年,慈林山正式开通了对外运煤的跌路专用线,一条长长的轨道,直接打开了与外界“交流”的大门。年,慈林山进行了技改工程实施,竖井罐笼提升改为主斜井箕斗提升,年,慈林山煤矿开始进行了有计划、分步骤的企业全面整顿。年至年,慈林山煤矿实行了第一轮实现利润总承包,使固定资产增值至.02万元,企业达到文明矿井标准。年至年实行了第二轮总承包,煤炭外销完成计划的94%;实现利润完成计划的%。年,长治市人民政府授权潞安矿业(集团)公司接管慈林山煤矿,由此,慈林山跟随潞安集团的脚步,迈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步伐,奏出了现代化改革潮流的最强音,慈林山人的生活水平也一步一个台阶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矿区、矿貌大变样、生活水平大改善、职工素养大提升,一派勃勃生机新气象。

90年代的时候,慈林山的办公环境是那种5层楼的办公场地,办公楼前大门两侧两块长型白板兼两列黑字就是慈林山煤矿的显著招牌。办公楼前便是慈林山最热闹的地段,人来人往,甚是繁忙。办公楼北面就是栏栅围起来的假山喷泉,是职工群众最喜欢去的地方。喷泉北面是职工俱乐部,那时候娱乐活动、文艺演出特别多,什么矿区晚会、六一儿童节晚会、什么最新电影都在这里面排练、上演,到了晚上,男女老少都到俱乐部学跳舞、看跳舞,处处彰显了那个年代的特殊印记。

今天的慈林山,一派现代化景像映入眼帘。蔚然壮观的现代化办公大楼,花园式的矿区风景,脏、乱、差的“香港楼”被现代化公寓楼取而代之。一座座砖瓦平房被一栋栋整齐化一的楼房取而代之。矿区主干道两侧商铺林立,连邮政储蓄都搬到了矿区,职工们存钱取钱方便又快捷。规范管理的社会服务中心,绿化、亮化工程处处可见,到了晚上矿区一片霓虹闪耀,美的不亦悦乎。慈安、慈宁小区,到八点左右,快节奏的音乐舞曲便飘入耳中,哼几句小曲,享受人生之乐趣。

慈林山由一个年产5万吨的小煤矿,发展壮大成一个年产近万吨产能的现代化煤企,由原来的只重产能,到现在的安全生产与文明建设相辅相成,党建工作促进安全生产,6S管理蔚然成风,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再次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慈煤这棵历经65年的参天大树,沐浴改革的春风,紧跟时代的步伐,继续为潞安集团、天下脊上党、泱泱中华创造新的辉煌业绩,开创一片新的天地。(郭建康)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有40年,在此,谨以个人角度述说自己的所知、所想。

我出生在年,一个典型的七零后,成长中没有经历过政治运动的漩涡,更没有食不果腹的苦难岁月,所以,我可谓是幸运的。是啊!的确,虽然我出生在农村,孩提时代的环境虽然有所闭塞,但是每每在中午放学回家,总能从村中央那挂在一颗不知有多少年树龄的苍老的大松树上的高音喇叭里听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改革开放的步伐……”那时虽然对这些词汇并不懂,但是从大人们那一张张表情各异的笑脸上,感觉到那肯定是无法形容的好事,所以我们一些娃娃也随着大人们的心情变得无比的开心,那一年是年,改革开放刚刚迈出第一步。可以说七零后的我们是成长在改革开放的语境、环境和心境里的,能与改革开放一起成长,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为自豪与显著的时代“烙印”。

人生第一次感受改革开放,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温饱”二字,儿时,这是被大人们常提起的两个字,祖辈、父辈口中的公分干活,红薯饭、南瓜汤、糠皮窝头每每都在充斥着我的耳膜。自打改革开放的大门一打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霎那间激活了农业发展这“一汪死水”,我们终于告别了饿肚皮的滋味,虽然对常年有油吃,有肉吃还是那么遥不可及,但已经很自足了,毕竟偶尔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更或者咬一口,宁可被烫的龇牙咧嘴也不松开的大肉饺子,现在想来,一切都是那么的难以忘怀,总是让人生出无限感慨。

在我十岁那年,由于父亲工作上的调动,我跟随父亲来到了矿山——美丽的慈林山煤矿,第一次出“远门”的我,对矿山从头到脚感到是那么的新奇,“我今后就是一名矿山的孩子了”,心里美美的这样想。后来又从父亲的口中知道慈林山煤矿是一家国有企业,始建于年,属于一个年轻化矿井,资源丰富,并且煤质内在质量好,含硫低、发热量大,尤其是发电和民用的最佳燃料,而且销路也是非常不错,具有很大的前景。

自此,慈林山深深融入了我的生活,并且每有发展,都会深深烙在我的记忆深处。自打改革开放的号角在吹响祖国的大江南北之时,同样也吹开了矿山人那渴望改革的心扉。那些年由于我国经济出现的诸多原因,导致许多国有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全面整顿时期,慈林山也不例外。年,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年,矿领导为使企业走出困境,能够得以长足发展,几经研究,最后决定能者上庸者下,任人唯贤,大胆启用人才,对井下一线采煤队进行竞选上任,矿山的第一次改革就是这样在人们的期盼中产生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宇秀庭、吴景文俩人在这次竞选中脱颖而出,一时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最后他们也是不负众望,完全凭着一股拼搏精神和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使得慈林山最终摆脱困境,迎来了一片艳阳天。他们在就任期间针对矿井几经技术改造,终于获得成功,让原先生产能力只有5万吨年产的小煤矿逐步跃为50万吨年产的现代化矿井,更是使矿实现了采、掘、运机械化作业和调度模拟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并且机械化程度达到90.4%,且在年以来连续被原国家能源部、煤炭工业部评为质量标准化矿井。

在随后的几年,慈林山煤矿又应运而生了青源型煤厂、麟漳高科技农业开发区、劳动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分公司),随着产业的不断增多而壮大起来。

世间的事情总是变化无常。在世纪之交之际,慈林山迎来了最艰难的岁月,面对地下资源的日益枯竭,再加上市场的一度疲软,煤炭价格的一跌再跌,更是犹如雪上加霜,即使这样,坚强的慈林山仍然坚持在走改革之路,深信唯有在不断改革中才能谋求发展,得以生存。终于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年6月28日,慈林山煤矿更名为慈林山煤业有限公司,从而为拓宽企业发展空间有了新的发展思路。

年,公司又几经努力取得了襄垣县夏店煤矿的经营权,企业逐渐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年,由长治市人民政府授权山西潞安集团公司经营慈林山煤业有限公司国有股权,慈林山煤业有限公司成为了潞安集团的一员,从此与巨人携手,与强者同行,不再是梦想,慈林山又有了新的发展天地。

在加入潞安集团的同时,公司坚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所要求的“一提高、二靠拢、三达标”三步走战略,夯实基础,乘势而上,走上了一条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由于有潞安集团的大力支持,夏店煤矿通过一次次技术改造,终得硕果累累,使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至此,慈林山煤业历尽艰难完成了企业生存的第二次大转折。在这次大转折中我有幸成为了矿山的一员,深刻体会到企业生存的不易。

煤矿是属于资源型企业,要发展注定会受到资源的限制。慈林山煤业从建矿至投产,历经五十五年开采,终究伴随着年3#煤的开采结束而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怎么办?没有了资源,企业何以发展,虽然有过司马煤田的筹备和对李村矿井的辛苦付出,但终不得偿所愿,仅仅夏店煤矿是很难做到长久支撑。

时间在艰难中悄悄流逝,付出在默默中进行,努力在坚持中诞生,直到年的一天有那么一个“一矿变三矿”铿锵有力的声音在俩矿的上空炸响,霎那间驱散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所有阴霾,新的生机成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真实写照。随之,“慈林山下组煤奠基仪式开启”,“下组煤礼炮拉响”,“第一部支架顺利安装完毕”,喜讯接连不断一次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无不牵动着俩矿每一个人的心。

现如今,慈林山矿下组煤成为了集团公司的重点工程,生产运行顺利,销路良好,它的应运而生不仅为慈林山煤业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一步,更愿在不久的将来再创辉煌!(夏矿洗煤厂党支部:程红琴)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年

我出生于年,我为自己出生在这一年而自豪,因为这一年是中国承上启下的一年,如果说年是我国近代独立自主的开始,那么年可以说是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的开始。纵观这四十年历史,我国综合国力现居世界第二;这四十年的历史是旧有体制不断改革、思想不断解放的历史;这四十年的历史,是持续对外开放、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

在这四十年里,我作为一个成长者、亲历者、参与者、受益者,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见证了中华民族这一伟大的历史阶段。

曾记得在三十多年前,自己很小的时候,每个家庭都很拮据,几乎家家打饥荒,常年不知肉味,亲戚来走动,招待他们的是拉面,等亲戚走后,自家人喝稀汤面。那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几顿带腥味的饭,可平时喝惯了稀饭,一旦吃上一顿“好”饭,胃口又适应不了,搞得消化出现问题,甚至上吐下泄,没法消受。

到如今,天天挑吃拣喝,吃什么喝什么没感觉了,记得去年回家,什么胃口都没有,就对父亲说,多年没有喝萝卜调和稀饭了,今天难得都在,就喝一顿吧!父亲和家人都赞成,儿子听说吃稀罕饭,也很兴奋。父亲赶紧张罗着去做,等到做好盛上来,大家都说,好喝,就是不一样,儿子听见忙喝了一口,当即就吐在桌子上了,哭了起来,都认为是烫着了,全家人慌作一团查看,结果没发题,问儿子哭什么,儿子说:“这饭不能吃,咽不下!”父亲感叹到:“我的天哪。”就哄着孙子给炒菜去了。

现在每每和父母家人坐在一起谈起这一幕,他们唏嘘不已,两眼总是充满泪花。而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改革开放与我们共同成长,深深的烙印像基因一样植根于内心,无法忘却,也不敢忘却到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的老屋已不见踪影。房子,可能全世界也属中国人对它的情结最深,这当然也是父母的一块心病。到现在,我和两个妹妹都在城里买了新楼房。每逢节假日回老家,几个小家伙都要求多住几天,他们便会拿出父亲的锄头,兴奋地在空地上刨起来。看见村里过来几头牛,就喊到:“爸爸,快来看!有三只羊。”我笑得喷饭。

儿子这一代人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对比这四十年来的变化,我感慨颇多。虽然儿子没有感受过当年我们小时的“困苦”,但作为父辈的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让他们了解我们上一代人,上上一代人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我相信他们在接受了我们当今良好的教育后,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担当、有责任、有使命感的新一代人。

我们国家用四十年的时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全世界瞩目,令全球震惊,中国梦正在实现。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的局面更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更不能忘记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坚定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一定会实现!(夏矿洗煤厂:李刚)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春风化雨沐华夏改革开放乘东风

说起改革开放,脑海里不由得想起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中的“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是什么在40年前给我们如此大的动力?是改革开放!是什么在这短短40年使我们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是改革开放!!又是什么让我们在40年后的今天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还是改革开放!!!

我,是一个80后的青年,我是幸运的,我生而逢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煦阳光,一帆风顺地成长,我虽未曾目睹中国最艰难困苦的日子,但是我亲见中国蒸蒸日上的辉煌时刻,也切身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农民们从单一种植满足日常生计到现在向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种植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从而激发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千百年来农民头顶烈日收割庄稼的情景,现在已经完全进入到机器化生产的阶段,田间地头已经看不到牛马的踪影,到处都成为了农业机械化。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家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村里的砖房、瓦房比比皆是,洗衣机、空调、电冰箱、彩电一应俱全。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农民充分意识到了公路的重要性,近几年,大多数村落也已经将路修到了家门口。

改革开放40周年,煤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晴天一身煤沫子,雨天两脚泥腿子。以前听老一辈人讲,煤矿的环境确实很差,工资收入低,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改革开放的深入,煤矿环境不断提升,职工收入节节攀高,煤矿工人回流成为了一种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很多大煤矿招聘的新员工都是本科起步。矿区环境焕然一新,矿山不像矿山,倒像是走进了公园。清新的空气,绿地如荫、绿树红花,让所有来过矿山的人都亲身体验到了矿山的变化。

年,我来到了夏店煤矿上班,当我刚到门口时,引入眼帘的是雄伟气派的办公楼,在矿区周围是一片片绿茵茵的草坪间。听以前的老职工说,以前的办公楼是小两层,职工食堂也没有固定的就餐地点;那会上下班很不方便,从慈林山来的每次都是坐太原的车到高速口下车,步行上来,那会的路还是土路,一到下雨泥泞不堪、、、总之,那会各个方面都很艰苦。而今天的矿区不一样了,实现了矿山生产现代化,职工生活生态化,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今非昔比,换了人间。职工宿舍实现了公寓化,床上用品都会定期更换、洗涤,服务设施应有尽有;食堂也配备的现代化设备,室内环境宽敞明亮,干净卫生;职工上下班也有了通勤车;为了丰富职工们的业余生活,还专门设立了文体活动中心。

在生活区、生产区,经常会看到一辆辆洒水车、除尘车穿行其间,消除粉尘,净化空气。使矿山的天更蓝了,草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离不开改革开放。

一座煤矿就是一段历史,每座煤矿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座煤矿的变化虽有不同,但每座煤矿沐浴改革开放春风、感受改革开放成果是相同、相互、相等的。

“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40年的改革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0年的沧桑巨变,4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我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40年!(夏矿经营党支部孛鹏娇)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改革开放我见证

我是一名“80后”,从我的童年时代到现在,正好经历了改革开放巨大变化的每个阶段,可以说是深切感受到了国家日新月异发展强大的成果。

我小的时候,村子里的房子都是土坯的平房,谁家要是有个“砖挂脸”就算是好人家了。东西全靠“赶会”,日常偶尔有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来,还往往是“鸡蛋换盐,两不见钱。”出村的一条土路仿佛成了唯一和外界的通道,一年也见不得多少人通行。听村里的老人说过去在“集体”吃大锅饭,地薄粮食打得少,遇到“灾荒年”还得靠搭配野菜才能度过“难关”。一个壮劳力一年的工分也养活不了一家人,更别提买东西了!就算有钱也买不来东西,还得有各种各样的“票”。在煤矿上班的父亲“吃供应粮”,就显得成了“好条件”。

童年时期的天显得特别的蓝,尽管吃粗粮多,那时候的我完全没感受到“饿肚子”的感觉。每天放学回家除了要写作业,还要去帮家里拔野菜、喂猪、喂鸡......到了春种秋收的时候,学校还专门放假帮家里干点杂活,大一点的孩子完全就是地里的一把好手了,锄地、割麦子、担粪、掰玉米......好像村里小伙伴们都是这样,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殊。学校的教室也是几间土坯平房,窗户上贴着报纸,夏天外边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又冻得瑟瑟发抖。那时候的供电还不稳定,时常得点着煤油灯“上自习”。外面的世界就是收音机里传来的广播。身上穿得衣服基本都是哥哥姐姐穿过的,鞋也是自家做的,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里兄弟姐妹多的甚至有人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过年的时候,家里才给扯布做一身新衣裳,买点糖、瓜子、花生,发几毛钱的“压岁钱”。平时基本就没有“零食”和“零花钱”这个概念,2分钱的“冰糕”都是奢望,闹的厉害了家里一顿打就都解决了。玩得东西基本都靠“自造”,鼓捣个“链条枪”呀,刮个“木刀”什么的,要不就是“打宝”,满村子疯跑着玩“打仗”。出行基本靠走,有自行车的人家委实不多,更别提摩托汽车了。在我6岁那年,大姐结婚还是推着借来的自行车。偶尔有经过村子的汽车,小孩们都远远的看稀罕。白胡子的老人们看着我们总会说,你们赶上好时候了!

那个时候,我总盼着爸爸回家来,因为他回来的时候能带给我香喷喷的白面馍,甚至还能带回来肉。有一天傍晚,爸爸骑自行车带回来一个“大纸箱”,原来是一个14寸的黑白电视机。这下我们家可就“热闹”了,每天家里挤满了周围的邻居,夏天甚至要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大家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看,连广告都不放过,直到电视上出现“谢谢观看”才意犹未尽的回家去。要是谁家办喜事,人们就一窝蜂的都去看电影,有的时候还要等着“倒片”,农闲时村里的年轻人还要结伴到附近的村子去看电影。村里的人那时候也很少有人出去“打工”,闲下来的时候就是打牌消耗时间。一本小说基本能传遍全村。有了电视,我才知道外面有那么精彩的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到了九十年代以后,村里渐渐有电视的人多了起来,有的人还买了彩电。粮食也打得多了,大米白面也不再稀罕,仿佛吃的用的东西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再没有人因为吃饭到处借粮,吃野菜也成了偶尔的“怀念”。大家都在抱怨“榆钱”怎么净是虫子,槐花团子也不香了。翻盖青砖瓦房也变得寻常起来,路上有人骑着摩托穿行,到了晚上也不再停电了,村里的土路也变成了水泥路。出去“打工”、做买卖的人也多了,除了老人,再看不见聚在一起闲聊打发时间的人了!买东西去县城甚至市里成了一种常态,“赶会”仿佛也成了人们串亲戚的一个“缘由”。学校也翻盖成了大瓦房,窗户上安上了玻璃,也再没有漏雨的情形了。小孩们也不再穿其他人的衣服,吃的零食也变得多起来,手里的玩具也不再是粗糙的“手工制品”了。种地也不交“公粮”了。仿佛世界一下子颜色就多了起来。“万元户”成了一个饭后调侃的资料,结婚的年轻人也不再兴“骑马”,汽车迎娶成了婚事的新时尚。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播放着流行歌曲。各种新潮的衣服和用品仿佛一下涌现出来。以前老师讲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仿佛对寻常人家也不再遥远。

等我上了初中,村里盖楼房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家家户户都有了摩托车,村里还通了公交车,出行也变得方便起来。村里却变得更清净了,年轻人都到外面去打工了,直到过年的时候才能看见许久不见的邻居。再到后来,洗衣机、电话也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

高中毕业后我应征入伍五年,家乡的变化更是巨大,探家时走出车站,自己一时竟没有认出高中三年所在的城市,一切是那么充满朝气和活力。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宽敞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种满花树。迫不及待赶回村子的我,感觉村容村貌也变得熟悉而陌生,整齐的一排排楼房,笔直的柏油路直通村子,还有能照亮每条道路的路灯,家里也翻盖了新楼房,通了自来水。兴起没几年的“BP”机已渐渐没落,手机成了人们的新宠。

等到自己参加工作,冰箱、空调、电脑也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有轿车的人家也渐渐多了,农村合作医疗、种粮补贴对老百姓实实在在看的见的政策落到了实处。种地对老百姓来说,不再是一年到头忙前忙后的负累了,种收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村里还兴建了休闲健身器械,有了村民活动站,在闲暇之余,村民可以自得其乐。人们现在出行的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可以自驾、可以坐大巴、可以乘高铁、甚至坐飞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让人们也不再限制在某一地的范围,旅游也成了当下人们调剂生活的新选择。

自己身边的变化巨大,国家的建设何尝不是翻天覆地。从辽阔海疆到雪域高原,从繁华都市到宁静村落,医院到军营院校,从科研单位到街道社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无不盛开复兴的锦绣之花。从改革开放到西部开发,从东北振兴到中部崛起,从防沙造林到退耕还林,从防霾治污到构建和谐,每一个脚步都写满了创新发展的以人为本。中国,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已经完成了从吃饱穿暖到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跨越,取得的成就世界瞩目。构建“一带一路”经济带,中国倡议正在影响世界经济的格局。“神舟”系列火箭上天、国产航母下水、第四代隐形战机翱翔长空、“蛟龙”号创造新的潜水记录、新型战舰接连入编服役......中国有能力痛击任何来犯之敌。海外护航、多地维和、联合军演、人道救援......中国正广泛参与到世界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活动中来。

国家的富强带给人民的好处实实在在,改革发展四十年的成就让经济越来越繁荣,社会法制持续完善,文化体育建设不断加强,各种便民举措层出不穷,人民收入稳步增长、安居乐业。从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变迁,到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它从过去变成了今天想都不敢想的样子!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真真切切的让人们感受到了幸福,拥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我想,这些变化便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果的最好见证!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相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改革开放,中国梦必将早日实现!祝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们更幸福,国力更强盛!(夏店煤矿综掘二队党支部王义)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

夏矿后勤服务节节攀升

光阴荏苒,岁月如棱,时光转瞬即逝。夏店煤矿经历了风雨,走过了坎坷,创造了辉煌。夏矿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jz/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