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离在小城生活,已经10年。

小城之小,不仅是说面积,这里的一切都按照大城市等比缩放,街道更窄、楼更低、人更少。

自然,也远没有那么热闹。

没那么热闹,人与人之间也便简单许多,喜宴上的每个笑容皆出自真心,丧礼上的每一滴眼泪也都满含悲恸。生、老、病、死,一切都波澜不惊、按部就班,千百年来循环往复着。

来的第9年,阿离搬出了合租房,自寻了一个住处。能做饭,有厕所,可随时洗澡,因为大多房子空置,在不太晚的时候,甚至可以弹弹吉他。

“简直是天堂了”,搬进住处的第一晚,阿离望着干干净净的天花板这么想着,耳边是偶尔驶过马路的汽车声和楼下闲聊人的说话声,听起来满是人间烟火气。

阿离的小店离得不远,这当然也是她选择这个住处的重要原因。每天上午10点,阿离准时起床,简单洗漱、化好妆,出门朝小店走去。楼下不远处,便是超市,阿离会买一个早餐面包和一包牛奶,有时还会加一个卤蛋或者一根香肠,全看心情。小店门面不大,跟小城很配。虽然不大,却精致,每个器皿、每张招贴画、每处陈设,都是费心布置的。

阿离经营的,是一家面馆。

面馆大概是城市里最常见的饭店,西北拉面、苏锡浇头面、河南烩面、安徽板面、北京炸酱面,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阿离的面馆却无法按地域分类,她只会做2种面:西红柿鸡蛋汤面和素烧茄子盖面,店里的小食也不丰盛,只有两种小咸菜和为爱吃肉的食客准备的烤肠,另有一只铜壶,里面盛着热乎乎的面汤,这是给吃茄子盖面的客人准备的。

虽然只有两种面,但阿离自己还是忙不过来,每一份面都是单独制作的,能提前做的只有切好西红柿和让茄子过一下油,剩下的步骤全要现场制作。

“不这样的话,客人就不能选是荷包蛋还是鸡蛋花,或者烧茄子放不放蒜”

阿离认为吃是很重要的事情,有的时候,对食物一点点的失望甚至会转化成很大的不快乐。

“这种风险,我不想冒。也不希望有人在我这里吃得不开心。”

阿离总这么说。

来店里的客人,也因为阿离的固执,慢慢形成了很固定的一群。

无肉不欢的人不会来,因为阿离的面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

赶时间的人不会来,因为他们没有时间等阿离慢悠悠的做完一份面,

当然,压根不喜欢吃面的人,更不会来。

阿离每天要买出大概50份面,用掉60个西红柿和30个茄子,挣块钱。

块挣得很累,她要不停的煮面、磕鸡蛋、翻炒茄子,操作间又潮又热,夏天会让人迅速虚脱。

更让她感觉累的,是孤单。日子从没变过,即使从地下室搬到了合租房,又从合租房搬到了现在的一室一厅,她也从没有感到人生有什么进展。每天家、店、菜市场三点一线的日子,她已经足足过了3年。

“还不如回到流水线上当女工”阿离也会想起跟那些女人凑在一起的日子,有说有笑、打打闹闹,虽没什么出路,却也热乎一些。

最想的,还是谈恋爱。高中毕业从家里出来10年了,一次恋爱都没谈过。也被追过,但她从不敢接受,她总觉得自己还小,怕被骗、被伤害,这一闪躲,就来到了30岁。

30岁,独守着一家每天让人累到站不住的小店,阿离的爱情,实在没什么指望。

可她也有喜欢的人,是一位常客。生得干干净净,不胖,也不干瘦,戴一副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每次来,都吃的一样,一份西红柿鸡蛋汤面,另加一个蛋,配一份小咸菜。

阿离胆小,从不敢多跟他讲话。只是在煮面的间隙透过雾气朦朦的玻璃偷看他,看他拿起手机刷着小视频,又或者突然接起电话,唯唯诺诺的说着“好好好、是是是”。

“肯定是个没出息的打工仔”,阿离这么想着,从一堆鸡蛋里挑出最大的两个,磕进面汤里,又多撒了几滴香油,然后躲在玻璃后,等待他吃饱后心满意足的表情。

晚上睡前想起时,也忍不住笑出声,笑他吃东西的样子也那么没出息。

阿离没什么朋友,只有一个当女工时的舍友经常发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hy/6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