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品有一种念想叫年货
有一种念想叫年货 作者:丁利等 有言在先 有一种念想叫年货! 年货的记忆,是琳琅满目的菜肉鱼蛋、零食小点,是焕然一新的服饰鞋帽、家具配饰,也是弥漫在岁月里的遥远又温暖的亲情味道。 形形色色的年货,浓缩了中国人浓烈、喜庆的文化记忆和人文情怀。 有一种念想,穿越时光,历久弥香…… 父亲过世快3年了,一进年关,他的“五彩年货”就影影绰绰在我的梦里。 上世纪60年代农村过年,置办的年货非常单调,不外乎几斤猪肉、几条带鱼、几扎粉条、几斤冻梨、半包糖块什么的,这也就满足百姓过年的口味。父亲是大队会计,十里八村有名的文化人,他办年货总比别人家多一样,那就是一叠五彩纸,当然还有大红纸、毛笔和墨块。父亲美滋滋夹着纸一进村,街坊邻居见了就笑盈盈搭话:看看,丁会计又置办“五彩年货”了。 那时乡下生活苦,特别像我们这8口之家,人口多,缺吃少穿,别说过年,最难熬的是平常日子。田地里辛辛苦苦一整年的父母亲,平时省吃俭用,过年了也会大方一下,尽全力给孩子添一件新衣服,包几顿肉馅饺子。最开心的是父亲,每逢过年都应接不暇地给乡亲们写家书、写春联,笑容写在脸上。父亲选购的五彩纸做什么呢?他翻来覆去叠好印,用刀裁剪成一块块,糊在秫秸杆扎成的八角灯笼面上,然后用细毛笔写上“五谷丰登、树满青山、鱼游绿水、花果满枝”,除夕夜,小蜡烛一点,五彩缤纷,小伙伴非常羡慕我拎出去的五彩灯笼。摆龙阵它龙腾虎跃;舞灯笼它摇曳多姿;洒星河它光彩夺目。五彩纸,在心灵手巧的母亲手里,剪刀咔咔一响,宛若紫燕一样上下翻飞,左右云游,不多时就剪出龙飞凤舞、五福临门、莺歌燕舞、吉庆有余……一幅幅精美的剪纸挂在门里门外横批下,多姿多彩,喜庆满堂。如果赶上好年成或家里添人进口,父亲就把春联由原来的一色红纸换成五彩纸,一条条贴在墙壁上、柱脚上,彩虹伴墨香漫溢老屋,年味十足、春风荡漾。 那些年,一过小年来我家求父亲写春联、求母亲剪挂旗的人络绎不绝。屋当腰的八仙桌上父亲摆好纸墨,为乡亲写下一幅幅春联,他乐此不疲,好几天不拉桌;炕上,母亲盘腿坐在小方桌旁,剪刀移动,春雨落地一样刷刷三响,不多时撒了满炕满身五彩碎末。我家屋里传出男男女女的欢声笑语!原来父亲的“五彩年货”不光是我们自己家的,也是这个村庄父老乡亲的。小的时候光顾吃的,不太在意父母这五彩年货的意义,甚至有些怨言和不解,认为父母在“穷欢乐”。后来大了,才知道“穷欢乐”就是精神上的春风,在那样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生活在缺少文化色彩的偏远村落,如果没有父母的乐观和刚强,我们6个孩子怎么能健康、快乐成长,怎么会迎来新时代五彩缤纷的生活呢! 昨夜,我没有梦见父亲的五彩年货,只有家门前杏树上的风铃一阵阵摇响…… (丁利56岁) 小时候,母亲每逢春节办年货,落不下的是给我做一身新衣裳。 13岁那年,刚刚入冬我就和母亲约定:今年过年,一定要给我做一身绿军装。 进了腊月门,母亲领我走进县城百货商店,按我的身高量扯下了草绿色的涤卡布料。随后,我们走进县城最有名号的一家缝纫社,裁缝老阿姨戴着花镜,仔细量了我的肩宽、臂长、腰围和裤长,并一一记录在订衣单上,我还特别叮嘱阿姨“我要做四个兜的干部服”。我的心里充盈着快乐,盛满了即将身着绿军装的喜悦。当裁缝阿姨告诉我母亲,腊月二十六来取衣服时我着急了:“啊!要等那么久呀?”我脱口而出表达了自己迫不及待的心情。阿姨透过老花镜用和蔼的目光看着我说:“要过年了,咱这里活儿太多了。别着急,不耽误你过年穿新衣裳。”打那天起我每天都在日历牌前算日子,掐着手指头盼着去缝纫社取新军装的那一天。 腊月二十六到了,我催促母亲赶快去取军装,吃过早饭母亲就领着我去缝纫社。走进缝纫社只见裁缝阿姨满脑门手指掐的红血印,嘴唇上起了一溜火泡,她见我们娘俩嗫嚅道:“实在对不住,前几天我感冒了,两天没起来炕,今天还没有好利落就来干活儿,你们宽限我两天。”我顿时急得眼泪都要下来了:“什么?再过两天就过年了。”老阿姨肯定地说:“腊月二十九,保你取走新衣裳。”母亲看到疲惫的老阿姨,牵着我的手走了出来。 转眼腊月二十九到了,那天早上我没有吃早饭就旋风般跑到了缝纫社。老远就见缝纫社的窗户亮着,进屋见裁缝阿姨双眼腥红,微笑着说:“你真准时,衣服做好了,试试吧。”我接过衣服扔下一句:“不用了,回家再试。”回到家,母亲把早饭端上了桌,我顾不上吃,把新军服一股脑地穿在了身上,在镜子前左看看右瞧瞧,高兴得合不拢嘴。年三十那天,母亲帮我穿上四个兜的新军装,还拿出新买的仿制翻毛军棉鞋让我穿上,呵,整个正月我一直穿着新军装,既神气又开心。过了年,等县里的国营照相馆开业,母亲就领着我,借来当兵亲友的单军帽,拍了一张标准的军装照。 长大后我没有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这是一辈子的遗憾,但是不同时期的英雄军人形象却一直在我内心伟岸屹立,成为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郭志义53岁) 学生时代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跟父母置办年货。爸爸负责采买肉类,妈妈负责采买菜类,我负责采买对联和零食,我们仨的战略是分头行动,然后带着各自的战利品在巷尾汇合。 小摊上摆满了红彤的对联、漂亮的福字、精致的挂件,我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中挑选了一副带有“平安”和“健康”字样的对联、一张串珠福字、两个中国结挂饰,然后迅速进行下一项工作。 零食摊前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了。老板自是一副“你们花钱都得排队”的牛气架势,我凭着身形瘦小的优势顺利挤到前排,疯狂“扫荡”后,拎着两大包“任务”去巷尾和爸爸妈妈“接头”。他俩也是面带笑容满载而归。 回家细数年货也是一件趣事,边看别人买了什么,边分享自己买年货的过程,在欢声笑语里把年货盘点了。但我打开装对联的袋子时“懵圈”了,里边并不是我买的那些,而是辣椒、南瓜、茄子、玉米造型的彩灯,一个“五谷丰登”的挂件,对联是“财源广进”“生意兴隆”的内容。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可能是装袋时和旁边的大姨拿“串皮”了,估计这会儿大姨也在奇怪呢:“我的‘菜’哪去了?”爸爸说:“拿错不要紧,年货上都是福气,沾哪种福气都是好的。”我把彩灯和挂件挂上之后,怎么看怎么觉得家里像农家院儿,再联想对联上的内容,这位大姨没准儿真是做饭店生意的。不过就像爸爸说的,不管平安健康,还是财源滚滚,都是福。 妈妈准备把年货送到厨房,可能是一路拎着太累了,便顺手一扔。位置倒是扔得挺准,但伴随着清脆的碰撞声,我们都明白,鸡蛋碎了。妈妈显然忘记鸡蛋也在那个“队伍”里,爸爸难掩笑意:“你妈刚才的手势多帅,像年代剧里的女英雄不?人家扔手榴弹,她扔鸡蛋。” 虽然在阴差阳错和“碎碎平安”里办完了年货,但每份年货的心意和置办年货的快乐多年来记忆犹新。这几年网络购物越来越方便,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各色年货,可我还是喜欢跟家人出门买年货,因为那种热闹劲儿和烟火情怀是网购送不来的。 年年过春节,岁岁办年货,是从小的记忆,也是最温暖的记忆。 (徐剑28岁) 真的,人的一生中,还有比过年更美好的时光吗?腊月,正月,小年,大年;美味,佳肴,团聚,欢乐……而此时,我却又思忆起49年前那难忘的一幕……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农村银行工作。距离市区40公里的银信所社,是我经常的落脚点。所社勤杂工老王,四十来岁,朴实憨厚,与我很合得来。这年入冬,天冷得早,他见我为买年货着急,便有意帮忙。记得是腊八前一天,王哥悄悄对我说:“年货办妥了,到我家去取吧。”出了办公室,沿大道往南,约莫走了一里多路,村东第一户,就是王哥家。进了屋内,见一名妇女正里外忙活。“这就是你嫂子。”“大嫂您好!”“哎呀,你就是老袁大兄弟吧,快坐,快请坐。”这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眼角布满细细的鱼尾纹,口音爽快响亮。一个小男孩推门跑进来,见有生人,怯生生地躲到她的后面。“来,认认袁叔叔!”她把孩子推到我面前。孩子嗫嚅道:“叔叔好。”细看这孩子,胖乎乎小脸,水汪汪的大眼睛,很可爱。我掏出10元券,塞到他小手里。大嫂急忙阻拦,“唉呀妈呀,这可不行,这可不行。”老王刚吞服几片药粒,漱一下口,也帮腔:“咱们哥们儿,这样你就见外了。”我有点生气了:“进了腊月,望见年了,孩子招人稀罕,我这个当叔叔的,给压岁钱怎么啦?哥嫂,你们这是嫌少了……”他俩松开手,“栓柱,还不跪下给表叔磕个头!” 说到办年货,王哥说:“这年头货少,不好遇,杀猪的都躲在边远旮旯处,你嫂子嘴勤,腿快,这才办成了。”王哥领我到屋外,进了四面漏风的仓棚,指着一个口袋,“都在这呢:猪蹄、下水、一刀腰条、后肘,还有50个豆包……”我心里直乐,这个年太丰盛了,连父母那份嚼谷都有了! 冬日天短,说着唠着,天见黑了。谢绝哥嫂挽留,抢登上最后一趟公交车,带着战利品回家了。车外,隔着冻霜,窗外响起:“大兄弟,过了年来串门,千万来啊……” 不用说也能知道,我过了个称心如意的好年!正月十五过后,我又到所社。出纳、会计脸色沉郁,正狐疑间,值班主任把我拉到一旁:“老王出事了……” 原来年前我走的第二天,半夜,王哥家失盗了。仓棚里的年货,自家的,别人的,都丢了……王哥当场昏了过去,幸亏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现在还在家打吊瓶呢。 没等主任说完,我冲出门去,朝王哥家奔跑!脑子一片空白,耳边鸣响:“大兄弟,过了年千万过来……” (袁世兴75岁) 童年里,最喜欢春节红红火火的“仪式感”。姥姥家春节的“仪式感”十分应景,不止有姥爷巧心构思、挥毫泼墨的春联,姥姥流光溢彩的大红唐装,更有屋里屋外各种小心思的小器物。 有一种小器物最为特别,它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那种彩色糖果盘。每每看到状似大号高脚杯的糖果盘端出来,我们就知道肯定有好吃的糖果和坚果了。它们无疑是姥姥家最受欢迎的年货。 糖果们身着靓丽的衣装,众星拱月般在布满坚果零食的糖果盘里惬意地舒展着。大虾酥身姿优雅,横卧其间,尤为显眼。一旦看到它的身影,我们的脸上霎时爬满了笑意。不由分说,先剥开一块——大虾酥里没有大虾,只有横亘在细细长长糖身上的青灰色纹路,一杠一杠地昭示着它和大虾的丝缕联系。咬上一口大虾酥,先脆后糯,甜咸适宜,芳香四溢,那停留在唇齿间的花生香让人欲罢不能。 大白兔奶糖也牢牢占据我们最爱糖果的前三名。入口即化,奶香浓郁、口感醇厚、弹性十足且营养丰富,不同于酒心糖虽好吃却有不可多吃之禁忌,也不同于不老林糖的坚硬粘牙,大白兔奶糖软糯可口,大人孩子都喜欢吃上几口。至于吃完的糖纸,大多被丢弃,唯有不老林糖纸会因亮闪闪的金粉被我们无限青睐。只需轻轻在手心手背揉搓,手上便会布满一闪一闪无数个小星星,在光线下熠熠闪耀。大人们常常因此斥责我们,而我们却仍乐此不疲,涂抹到脸上,充当眼影,想象自己是古装剧里的女主角,顾盼生辉…… 姥姥家还常买一种状似水果的硬糖,小孩子们嫌它甜度太高,敬而远之,姥爷却十分喜爱。现在回想,大概是人年纪大了,味蕾变得萎顿,看似“重口味”的食物才更符合他们的胃口吧!甜丝丝的味道间,或许他们不止一次回想起了某一年的春节抑或某一年的故事? …… 转眼间,当年的孩子们都长大了,甚至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我们时常想念当年汇聚在姥姥姥爷家欢歌笑语的时光,以及那些年记忆里最甜蜜的年货…… (钟斯32岁) 本文刊于年1月31日《吉林日报·东北风》周刊。 原创稿件,欢迎转发,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策划:赵培光曾红雨编辑:曹雪孙艺凌 风吹东北,必推精品。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hy/4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月三的荠菜煮鸡蛋
- 下一篇文章: 果树新品种的投资理念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