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林江畔图》全景苏百钧

这幅十米多的长卷名为《馥林江畔图》。构思源于年冬去成都德阳探亲,途经收马河(当地人称“鸭子河”),看见江中上千只鸭子倾泻而出,浩浩荡荡,场景壮观,赶紧下车观看。鸭子蜂拥过江,有的排成队、有的急于觅食、有的悠闲梳洗,形态各异,犹似百万雄师过大江。

《馥林江畔图》局部一

年带学生去云南景洪植物园写生,看见一片鸡蛋花树很有形式美感,边走边看边想,激发了要画长卷的愿望。对鸡蛋花树全面观察了解以后,勾画了小图。在神秘的直觉认知后顿悟,要在时间与空间上做瞬间即永恒的定格,做到“步步移”“面面观”,达到移步换景的视点流动体现画面。回家后翻开多次收集的素材,几经思考、推敲,动笔起画。决定以鸡蛋花的树形为铺垫,再添画上数百只姿态各异、羽毛笔笔可见的鸭子。用细腻的笔法把这些活生生的小生命形象呼唤到眼前,并把它们充满生机的精神意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馥林江畔图》局部二

画中还以渔网、鸭寮、鸟窝等为道具,意趣盎然、疏密聚散,将大自然中的有机景物按秩序地安排。每只鸭子的摆放一气呵成,使气势与场景合拍、交融。绘画长卷,不能只在某一个固定的时间地点上去描绘特定的圈内物象,画面所反映的内容要有秩序,更趋向整体。看那画中:苍劲伸曲的树木与活泼可爱的群鸭;挺拔的竹树与随风疏狂的芦草;看似随意安置的石头与整齐排列的栏栅等,都成鲜明对比,相互关联。肆意生长的老树与石头,正是生活中坑坑洼洼的点聚。一群稚嫩的小鸭步随母鸭走向生命开始的港湾;成鸭向大自然拍翅欢歌;还有酣然入睡的群鸭……无处不让你不留下对生命可爱的咏叹。

《馥林江畔图》局部三

用中国花鸟画的精炼笔墨和肌理、渲染效果去表现画面。经过沉思冥想后,把心声、感受和思之不尽的意象用不断变换的新手法表现于宣纸上,暗合了古人写生所运用的“目识心记”的手法。在作品中,随“意”运用色彩来丰富画面,让各种颜色通过相互间的对比与协调,把自身美的价值融入到画幅中,使之在“意”的统领下于各自的秩序里发挥着微妙的作用,让整幅画既有整体的气势与韵律又有生动耐看的细节。

《馥林江畔图》局部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hy/1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