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于我是第二故乡,从年1月至年7月,我安家在此逾八年。无论是地理还是人文,广州在中国都十分独特,难以有任何同类城市可以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相提并论。它的饮食与文化至今影响着我的生活。一、安家落户我由武汉南下入职的粤海集团公司,到底是广东省府的直属公司,很短时间内,我的外调、全家入穗户口指标、我与太太正式工作调动接收手续一气呵成。年底公司通知我新年即可报到,于是年的元旦钟声刚过,我就南下广州。90年代广州火车站当时的广州治安状况早有耳闻,尤其是广州火车站更是谈虎色变。我乘坐的火车是清晨到达,天刚蒙蒙亮,我背个小背包,随人流出了车站。警惕地观望四周,车站广场人并不多,我想时间还早不必打的,熟悉一下公交,因此穿过环市路去对面的公交站。一过环市路就发现有两人跟着我,因天已基本大亮,已有行人,我倒并不害怕,只是保持警觉。突然其中一人加速经过我并假装掉下一大叠“钱”,这小伎俩早就听说过,上下各数张真百元大钞,中间则全是纸,你若捡起来就会惹出麻烦无限。我当然熟视无睹,昂然走过,算是经过第一次考验。90年代广州火车站对面人行天桥到了公交站,已有下火车的人拿着大包小包在等车,明显可见几个不怀好意的人在周围如饿狼般侍机下手。我把背包护在胸前,好在公交很快到了,有惊无险。据报到地址按图索骥找到了粤海公司大厦,这是一座主体呈淡粉紫色的大约20层的大厦,在大城市高楼林立的现在,这只能算一个小高层,但90年代初期于我感觉已是一座宏伟建筑。这么一座建筑竟属于一家公司,可见公司的实力非同一般。粤海集团老大厦在楼下大堂等到9点上去人事部门报到,告知我先在粤海集团公司于广州的下属“广东粤海进出口公司”财务部上班,等待办理完赴港工作的相关手续,即赴香港总公司财务部报到。生活上则安排五羊新城的一个两居室,当拿到钥匙的那一刻我傻眼了,牌子上写着:广州市五羊新邨寺右新马路某栋某单元地下房。我暗忖:武汉市我在学校的住房和太太单位分的房都是一楼,已心有不甘,结果来到广州还更糟糕,直接住到地下室去了!去看房的一路上就这么胡思乱想。粤海集团新大厦结果实地一看,所谓的地下就是一楼,后来才明白这是跟着香港的叫法,地面一层楼称为ground,广州人把它叫做“地下”,再看到住房还带有一个露天小院,门前有小区花园,且绿树成荫,一下心情舒畅开来。93年过完五一,一家人就带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来到广州定居。太太就职于粤海集团驻广州办事处的实业部,儿子就读于离家仅公尺远的五羊新城小学。二、广州的吃广州菜市场一瞥俗话说“吃在广州”,一点不假。我们从感觉粤菜过于寡淡到认定粤菜为菜系之首不过半年时间。粤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广义由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菜、客家菜和潮州菜发展而成,但它影响深远,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在世界各地粤菜与法国大餐齐名。粤菜酒席粤菜的最大特点是尽量保持了食物原料的原汁原味,乍一吃只觉清淡无奇,但多品则品出了个中美味。比如鸡,粤菜中独有的白切鸡,做起来看似简单,取走地鸡只需在开水中浸烫数分钟,拿起再浸烫连续三次,然后焖20分钟,最后用冰水浸泡、抹油,剁成块蘸葱蒜姜沫调的料,即能品尝到鸡肉的鲜美无比。而其它的做法:豉油鸡、盐焗鸡、滑鸡煲都各有特色。粤菜经典之一白切鸡又比如鱼,最经典的还数清蒸,与武汉相比,蒸鱼可以无需任何预先腌制,配齐姜蒜,隔水大火蒸,关键是火候掌握,最后热油淋上葱段,再加蒸鱼酱油即可。蒸得好的鱼,鱼肉与鱼骨刚好能分离,鱼骨还能见淡淡的血色为最佳。一般家庭蒸鱼属鲈鱼较好,而酒楼里的清蒸东星斑那就是上好佳品。当然更珍贵的大个头苏眉、老鼠斑红烧着即是人间美味。粤菜清蒸东星斑还有青菜,广州人饮食中包括大量青菜,这是它的常年闷热潮湿气候影响所致。比如我太太和儿子,在武汉很少吃青菜,但到了广州非吃不可。粤菜中的青菜做法尽量保持着青菜的原汁原味且色泽鲜亮,即便是清炒,也讲究碧绿清脆。其特别之处还在于不同的青菜搭配不同的配料、佐料或做法,以使之更加可口或减少某种弊端。如生菜、菜心常白灼;芥兰性较凉,配上姜蒜蓉就减少凉性;芥菜、豌豆苗常用咸蛋皮蛋上汤;又比如油麦菜本相对味儿寡淡,配上豆豉鲮鱼则非常爽口;还有空心菜配上腐乳再加点红椒丝,立马色香味俱佳;小炒的青菜多先用蒜茸爆香等等不一而足。粤菜西芹百合粤菜中除经典海鲜外,还有一大特点即是野味,早年听说的广东人“带腿的桌椅板凳不吃,带毛的鸡毛掸子不吃”虽明显有夸张之嫌,但的确也说明了广东人的食材原料之广。任何地方的饮食特点都是当地地理、气候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广东省背靠南岭,面朝大海,自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又地处亚热带气候,本就适合动植物生长,加之地处过去所说的蛮夷之地,粮食作物和饲养并不发达,民又以食为天,当然蛋白质来源就倾向野味了。难得就难得在,历史并不久远的粤菜能通过大厨们的传承把野味做得美味可口,登大雅之堂。这也可能是菜系里仅有吧。粤菜八珍豆腐煲当然随着历史进步,动物保护的盛行,特别是SARS和新冠的流行,人们对吃野味越来越持反对态度,我能理解,不宜在此多做细节描述。唯有一样不得不提的是当年广州居家年度美味,“龙凤鳖汤”。久居广州后,受地方饮食的影响,我们接受了吃蛇,不仅如此,每年的年30晚餐的必备大菜就是龙凤鳖汤锅。那是当天早市采买的现杀“过山峰”蛇(眼镜王)一条,老母鸡一只,大野生鳖一只,然后用大瓦锅煲汤至少三小时。毫不夸张,家中汤香味绕梁三日不绝,味道更是无以伦比,各本就美味的原料,在保持原味的同时绝对胜似原味。白灼芥兰说到汤不得不提广州的老火汤,所谓老火汤就是用砂锅长时间(至少满三小时)煲出的汤,不要以为只是简单的长时间。其配料之讲究难有其它地域可匹敌,甚至包括多种中草药。原料放入先后顺序,大、小火时间的掌握,都要严格把握。真正煲得好的汤,无需放任何调味品即鲜美异常。地道广东人包括香港人每天都要喝老火汤,见过不少非议或嘲笑老火汤的文章,我拿不出科学依据,只知道香港人的平均寿命最近几年蝉联世界之最,广东终年气候湿热,人均寿命也在全国名列前茅,绝对与煲汤不无关系。粤菜老火靓汤讲到喝汤又与广东特有的一个名词密切相关,就是上火。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概念,广州人开口闭口就是怕上火,时间短不知道,时间一长绝对领教。简单讲就是稍不注意就会脸上长痘,嘴上长疮。稍不注意的原因包括吃辣椒,吃油炸食品等等,这都是广东的特有气候、水土造成的,而饮汤和街上遍地开花的凉茶铺的凉茶,就是最好的平衡、预防与治疗方法。我在武汉时好吃辣椒,到广州两三个月后立即脸上嘴角都明显反应,只有戒辣,偶尔尝点立即喝凉茶平息,立竿见影。广州黄振龙凉茶铺讲到广州的吃,不能不说广东人的饮茶。毛泽东的和柳亚子先生的“饮茶粤海未能忘”,原以为仅是主席与先生的广州交往的形象说法,其实这里是提到了广州固有的一种饮食文化。初到广州时常听人说到酒楼饮茶,对刚从武汉到广州的我们来说,去酒楼感觉比较奢侈,简单说就是觉得太贵。当我知道喝茶虽说是去酒楼,但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贵后,周末提了几次去喝茶建议都被太太拒绝。于是一日周六早上悄悄去家附近酒楼点了够一家人吃的点心。太太和儿子都大叫好吃,于是叫太太猜价格。她得知实际价格远比她猜的便宜后,每个周末去酒楼饮茶就成了我们接受饮茶文化后的必备项目。广州酒店总部文昌店二楼一瞥到广州之前曾以武汉的过早品种之丰富而极度自豪,习惯了粤式早茶后,才更加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天外有天。与武汉的过早相比,广州的早茶无论是品种还是质量都高出了不止一个等级。与粤菜还有相当多口味儿重的人接受不了相比,粤式的早茶几乎无人不爱。它某种意义上就是集几乎所有早点品种加各种点心的袖珍化,和部份中晚餐菜品放入小盘清蒸之大成,您想想都能感觉到其内容之丰富。原本中晚餐菜肴的油腻感,经清蒸后再辅以浓郁的茶水,荡然无存,余下的只有鲜而不腻,满齿留香。琳琅满目早茶品种港式早茶的点心中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并称为四大天王,此外肉包、菜包、汤包、奶黄包;黑米糕、玛拉糕、蜂巢糕、红枣糕;牛肉肠、猪肉肠、虾肠、猪肝肠、斋肠;糯米鸡、汤饺、潮州粉果以及凤爪、牛肉丸、牛百叶、香菇滑鸡、腐竹卷、蒸排骨、蒸鱼头都是粤茶的常见点心;还有艇仔粥、及第粥、皮蛋瘦肉粥、鱼腩粥、财鱼片粥、菜干猪肉粥、猪肝粥、牛肉粥;云吞面、捞面、河粉、濑粉;甜点则包括:叉烧酥、榴莲酥、红、紫薯酥、布丁,再加上烫生菜、烫菜心、烫芥兰……红白案、荤素皆集于一个早茶,怎能不看起来琳琅满目,吃起来应接不暇?白天鹅宾馆早茶茶水则多为铁观音、乌龙、普洱、菊普、香片。因此有了一盅两件的说法:就是一杯茶,两件点心,从早上拿份报纸坐到中午,再打包一个蒸排骨饭或蒸腊味饭,早中餐搞掂,这就是广州老年人的经典生活。喜欢热闹者则三五成群,包个台,从早餐“吹水”到中餐,再点几个粤菜,谓之“直落”,好不惬意。不少酒楼从早上六点起早茶、午茶、下午茶、晚茶直至凌晨,方便之极。三、广州的花

广州黄埔立交桥花带

广州别名花城,绝非浪得虚名。住在广州即使是大冬天,都能欣赏到鲜花盛开的胜景。从汉代开始,广州就已从海外引入好多花卉品种,至唐代广州的花卉已全国闻名,那时候广州称为芳村,到了清代,广州是最大的花卉产地,当时称为“花埭”,因此广州得名花城。

广州街头木棉花

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四季常绿、花团锦簇。

广州街道木棉花

春季的木棉花(又名英雄花是广州市花),枝干高大挺拔,枝条疏离横生,无需绿叶扶持,却花红似火,蕊鲜如焰,远观如天展红云,近仰似赤铃朝天。落在地上的残花还被老广州们拾起晾干煲汤。大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汤水护穗民之意。

广州街道黄色风铃木花

除木棉花外春季还有市区随处可见的紫荆花、玉兰花、黄花风铃木,白云山的桃花涧更是桃花盛开。

广州街头玉兰花

夏季则有大叶紫薇迎风招展,映日荷花池中飘香,凤凰木枝头露凤冠,鸡蛋花洁白裹嫩黄,为炎热的夏季增添了不少色彩。

广州异木棉花

秋季则有异木棉隆重登场,她不如春季开花的木棉花厚实,颜色也不如木棉花般红艳,而是粉色,在秋高气爽的天空衬托下有如片片粉色红云,有那么点樱花的感觉,又被人称作秋樱。

广州东风路簕杜鹃花

而簕杜鹃花(又称三角梅)于秋季正是盛开季节,此时的广州各人行立交桥,公路立交桥,小区、机关大院的围墙上,都会被盛开的簕杜鹃花装点的有如配上巨大的花环与花带。

即使是三九严寒天,广州市的人行天桥、立交桥两旁仍能看到盛开的簕杜鹃花,一丛丛、一片片,如焰火般鲜艳,如锦绣般垂帘。于广州本地人是习以为常的花城常态,但给从北方萧瑟大地过来的游人却带来无比的震撼。

广州立交桥花带

至于北方冬季都能凌雪傲霜的梅花,在广州更是多处可赏,其中的香雪这地名即是取至观梅。

广州人种花、爱花、赏花和赠花的历史悠久。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时,就发现岭南人爱种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后,厅堂房内也都摆满了花。更独特的花文化则是广州“行花街”习俗。

广州花市夜景

每到年三十的前几日,广州“花市”就会隆重登场,成为广州人一年一度的迎春嘉年华。人们都会携家带口“行花街”,既是欣赏,也是采买,形成了广州独有的过年文化,其隆重的程度甚至不亚于所有国人心中文化盛典的春节联欢晚会。

花市最畅销的金桔

各种花果的寓意也都有讲究:金桔象征大吉大利;百合寓意百年好合百事合心;黄金果代表五代同堂;桃树取意“桃花运”;迎春花则迎合了广州人的“讲意头”……还有花枝招展的蝴蝶兰、浓艳挺拔的郁金香、造型各异的水仙花、绿叶扶持的一品红与剑兰、五颜六色的菊花,人们买来或赠送亲友,或装点门面,或美化家室,成为广州春节期间的独特风景线。不要想着花市结束时去买剩下的便宜货,广州花农们为保护自己利益,剩下的当场砸烂丢弃,绝不降价甩卖。

著名的西湖路花市

四、广州的文化底蕴

广州中山纪念堂

作为近代最早的开放城市,广州有着属于自己的,和北方城市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老广州人的眼里,不用说东山少爷和西关小姐,不用说黄花岗起义和南越王墓,更不用说花城广场和珠江新城,单单一碟正宗的布拉肠、一碗正点的艇仔粥;一溜儿民国的骑楼;一段正宗的白话就会勾起广州文化底蕴的思绪。

不要小瞧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底蕴这虚头巴脑的词,它却能深入你的骨髓,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生活言行。您别不信。为什么粤语能成为海外不少工作资质要求的必备语言?为什么南方系的传媒能独步中国数十年?为什么粤菜能风靡全国乃至世界?这里都有文化底蕴积淀的因素。

广州南越王博物馆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广州文化比中原文化少些束缚,多些包容及兼收并蓄。这使得广州文化多了一份敢做敢当,圆通务实。

广州是唐代唯一设置市舶使的城市,在唐代对外关系上具有重要地位。于是广州在历史上一直是“使者”的角色,这种对外关系的角色给广州的文化底蕴带来了异域色彩,善于吸收精髓的广州人融会贯通,汲取精华,唯我所用,将这种精神体现在各种文化艺术和经济生活之中,因此开放、务实与包容也逐渐成为广州的文化精髓。即使赚钱也讲究有钱大家赚,很少介意别人赚多少,这也正是广州各种商业市场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广州岭南印象园

另以粤语为例,粤语本是从中原地区人们迁徙带来的“雅言”与岭南当地语言融合而形成的地方语言。它保留许多古汉语的用字,比如下车是落车,下雨是落雨,吃饭是食饭,走路是行路。据考证唐宋诗词的用词字音多与粤语相近,许多诗词以普通话念不出效果,但以粤语却可朗朗上口,懂粤语的人试读一下岳飞的满江红,绝对比普通话铿锵有力。

广州骑楼

由于其与普通话的四声发音完全不同,故自成体系很难为其它地域的人所听得懂,被戏称为鸟语。如汉语拼音ji引出的汉字,普通话无非机、极、几、记四个音调的字,但粤语却能发出ka(级别的级)、sa(垃圾的圾)、qi(来不及的及)、gi(积极的极)、za(集中的集)、gei(机会的机)、ga(吉祥的吉)和与普通话一致的ji(积极的积)这么多的字音。

但传承古汉字的同时,它又是最多吸收外来词汇的地方语言。如巴士、的士、波士、车厘子、三文鱼、芝士、布林、菲林、派对、拜拜等等,所以兼收并蓄是广州文化的重要特点。

广州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中国大酒店”

这种特点体现在时代进步与发展上,往往能体现出鲜活的创造性与时代的敏锐性。20世纪80年代,以广州为中心的粤语文化席卷全国,虽不乏临近并借力于香港的文化渗透与地利之便,但广州的承继与消化吸收能力功不可没。“黄金时代”、“南风窗”、南方系的报刊杂志和广州音乐、粤语歌曲等,带着独特的南方开放态度、岭南浪漫情怀扑面而来。尤其是南方系的南方周末,至今仍是中国最具社会敏锐度及深度的纸媒之一。但凡对国情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南方系南方周末报

居广州带来的生活习惯至今影响着我们。虽然定居多伦多,我们疫情之前隔段时间就会相约朋友去酒楼饮茶,饮茶时必与服务员讲粤语,那是一种自然流露,无关身份,却有关认同。隔三差五也会煲老火汤,广式的烫青菜更是每天都有。

前两日有重庆GDP超过广州的新闻,我内心颇为广州不以为然。在马路上不断重复翻挖都能计入GDP数据的发展阶段,GDP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远不能简单以GDP衡量。最能说明人心的是脚,广州的人口净流入量远高于重庆就是明证。当然广州的传统商业优势在走下坡路也是事实,但以广州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广州人特有的务实、变通能力,定能做出适应时代发展的调整。即使它GDP再下降几个名次,我都赞成高晓松所说:如果选一个最想居住的城市,那就是广州,选十次还是广州。

广州花城广场一瞥

愿广州城市综合发展更上一层楼。

注:本文所有配图均取自网上,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将立即撤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yy/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