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烟花”可能是今年最拉风的一样东西了,刚在太平洋上生成,就被判定了与河南的暴雨有关,所以这两天收到各种台风要来了的风险提示。风还没来,大家就做好了严正以待的阵势,与一周前南京发现了新冠病毒阳性患者后全城采取各种紧急措施那件事形成了对比。等风来的日子,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两样。健康码是绿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报告在手,觉得在家里窝着还不如去植物园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那些熟悉的植物,就像看望老朋友一样。前几个星期在南园的植物系统分类园中看到过一块介绍石蒜的牌子,知道这个地方肯定会有石蒜,上一周在球宿根花园里看到黄色与白色的石蒜开了,所以到植物园后就先去了植物系统分类园,北园进门后50米右转就是。进园后在一个小池塘边看到一种果子,远看外形跟无花果很像,近看树枝上还挂了树名牌:枳(枸橘)。不禁想起了以前学过的橘种在淮南为橘,种在淮北为枳,今天看到的枳确实比橘小多了。没有摘下来尝一尝的欲望,因为果子外形很完整,植物园的鸟儿们都不吃这种果子的话,想必不好吃。边上有一棵油桐树,圆圆的油桐果很可爱,去年也看到过,应该也拍过,但是看到这么完美的果子,还是忍不住要把它的样子留在相机里。往荷园方向走,忽然看到了一片黄花石蒜。边缘处有零散的白花石蒜,没有一株红花石蒜,大概红花石蒜的花期还没到吧。突然想到,这么多石蒜应该是用撒种子的方式繁殖的吧,如果靠埋球宿根繁殖,那也太耗人力了。为找红花石蒜,又信步走到药用植物园,一路都没看到红花石蒜。天好,阳光下的剑叶秋葵花的颜色太出挑,想略过都不行。百合都凋谢了,奇怪的是有一株百合的枝干上结了一串串小小的果实,挺有意思的,百合不是会长球茎的么?在南园的禾草园小池塘里居然看到了开花的王莲,今天运气不错啊。往年这里好像只有睡莲的。今天不论北园还是南园,游客都很少,感觉又回到了去年疫情期间似的。大大的园子象是自家花园一样,太爽了。湖边的风比平常略大些,看来台风的前沿已经扫过来了。走累了,在月牙堤的长椅上歇一会儿,抬头看到乌桕树的果子,这是个果子已经开始成长的季节了呢。热带沙漠馆里太热了,台风还没吹进来。正在开放的只有两三种花,奇怪的是在热带沙漠馆和热带雨林馆里都有鸡蛋花树,也还都在开着花,这种树的生存能力超强哎!今天没拍鸡蛋花,下回再琢磨一下两种环境下长的有啥差别。黑云压境,感觉台风立马就会到了......热带雨林馆里的龟背竹正在花期,去年第一次见的时候曾经惊叹过,今年再见还是觉得很神奇,觉得跟魔芋、天南星的花有相似的地方呢。下面这种植物挂的牌子上显示是臭茉莉,我闻了闻花香,感觉是一种甜甜的水果糖香味,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命名为臭茉莉。最好闻的花香还是米兰的,温室里种了一株,几乎每次去都能闻到花香。热带雨林馆门口装饰的两只小猴子,造型很调皮,也很应景。热带雨林馆二楼有个小小的展览,是植物园中的鸟类照片展览。喜欢角鸮那两只大大的眼睛,就是不知道珍稀植物园在植物园的哪个方位,每次看植物园导览图都忘记找找了。红嘴蓝鹊是我上次看荷花遇到过的,长长的尾巴很漂亮,看过一次就记住了它们的模样。温室外面的花坛里种了好几棵大花曼陀罗,确实大花曼陀罗很具观赏性,很多地方会种,我也特别爱拍这种花。花坛里还有不少扶桑花,这一朵位置最正,花型最完美。喜欢一朵花就能占满镜头的感觉,视觉冲击力很强。一路看花一路在想,以前总是习惯于去想要知道花的名称,记住这些名称,还会去了解花的习性,后来看得多了,却习惯了去忘记,因为不做植物研究,记住也没有用,不如就单纯享受花开放时的美。我的药物研究所的导师,做了一辈子新药研究,要说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也就是研究透了丹参中的丹酚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并且把丹酚酸类成分开发成了注射剂。上个月因为三七的提取方法问题请教一位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的老师,她的导师是做三七研究的,她本人也做中药研究20多年了。聊到她做中药研究的体会时,她说她研究中药这么多年,想明白了一件事,这辈子能专注地把一两种中药研究透就很不容易了。深有同感,不是自己的研究领域,就单纯欣赏就好,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明日继续看文献。昨日的日落与今日的晚霞(朋友的佳作),生活里开始充满小惊喜。

昨日

今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xx/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