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作家写舞钢程梅散文顾美芳诗歌
所有的草木都醒了 程梅 小时候最怕冬天,每天早上窗棂上结着窗花,搁屋里哈口气便冒出白烟,睡觉前头脚都用棉袄棉大衣包好,呼啸而过的风在屋里有缝的地方顺成了便道。 睡觉前,在厨房亲眼看着爸爸烧开水灌好家里两个热水袋,挤出空气,拧上盖子,包上毛巾然后放到脚底下。和姐姐轮换用着,慢慢移动热水袋到觉得冷的地方,还没熥个遍,滚烫的热水袋凉了下来。早晨,变凉的热水袋不知何时被踹出被窝。人赖在被里,等着最后时限鼓起勇气,一下子从被中坐起,快速穿好棉袄棉裤棉鞋。好长时间我都怨妈妈不会做老头棉鞋,好看又保暖。看见同学们邻居穿在脚上,特别羡慕。那时只要人家有的东西我没有,我都会自卑,怨穿的衣裳裤子总要接上两寸新布,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新旧对比,格外刺眼;怨我家为什么没有住上楼房,家里没有大立柜,大立柜里没有一大袋子糖让我每天都能吃到。没有电视和沙发。下雨天手里没伞、脚上没雨靴,我穿着妈妈做的布鞋,深陷在家门口的泥地,望着家门力尽精疲拔不出鞋子,厚厚的黄泥粘得鞋子又沉又黏,费劲刮下去却又粘的厚厚的。爸爸看见呆立雨中的我,跑出来,替我刮掉泥,套上湿鞋,背进家门。下午上学,爸爸背着我沿着铁道旁的沙子走,尽量不踩泥泞处。一九七九年爸爸妈妈第一次涨工资,每级5.5元,花10元买了两把长杆黑伞,雨靴好长时间都只是经过百货摆在柜台玻璃里诱惑我看了一眼又一眼的摆设。 家在金昌的二舅路过河南顺道看久别的妹妹。来了客人,妈妈做了招待饭鸡蛋汤,盛汤时,我用筷子挑着鸡蛋花,想着可算来人吃到鸡蛋,盼着下次有更大的鸡蛋花盛进碗里。喝汤时,挑着鸡蛋花先吃,实在挑不起来的,一口气灌进肚子。 那时爱吸烟的二舅特别高兴河南有烟叶可买,上街他挑着一担黄黄的烟叶晒在太阳地准备带走。高大的他带来孩子们爱吃的糖。看见我撕开纸包从中拿出两块糖递给我。握着没吃过的,听到二妮在门外吹着口哨。事先她对我说,我拿到二舅带的好吃的要分她一半。没见过的糖纸,让我讨厌她的口哨,后悔答应把我的最爱和稀缺的分给她。我装着没听见,坐在二舅对面的小凳子上继续听他摆龙门阵。没想到二妮没敲门就闯进来,死死盯着桌上的糖。那时的房子是食堂用席子隔开的几个间隔。一个间隔就是一家。记忆中都没有像样锁过,二妮从来进得没有阻碍,她的勇敢让她的愿望没有落空。妈妈拿了三块糖,放到她手中,我恨恨地盯着她手里和我的包装不一样的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吃到那种味道。越如此,越觉得她的肯定比我的还好吃。追上她,问她好吃不。她赶紧都剥了皮,放嘴里,赞着好甜,说着扬扬糖纸。那时候没糖的我们攒糖纸,没事就捡糖纸,压平糖纸上的皱纹,猜测那画了花牛的糖有多么香甜。幻想自家的墙上放着电影,电影随便看,天天看。刚流行电视,第一批我家没买。我耳朵趴在墙上,想听到邻居家的电视声,甚至愿意墙上有个洞让我看见她家的电视节目。过年时,我常常趴在窗户上向她家的凉台望着,那里晒着一小篮子枣和花生。枣红红的,像《红色娘子军》演的一样诱人垂涎欲滴!一九七九年,我小学毕业。那时喜欢看书,却没有书可读,也不知道到哪里能看到。后来放暑假时,公司图书室开放,妈妈带我到图书室。望着那一架子一架子的书,我多想妈妈是图书管理员,这样我能够彻夜锁在图书室看故事。当然没有这种激动人心的事情出现。我只好求妈妈办个图书证,为此答应妈妈,听话愿意做家务,拖地,喂鸡,做饭。有了图书证,首先我对书中的故事感兴趣,急于知道结果。然后,想知道书中描写的“好吃的”都是什么,想尝一尝。上高中,妈妈同意我带着一百元钱,带着五年级的妹妹去北京老姨家旅游。 并不是第一次进京。我家从包头援建舞钢时,路过北京,老姨夫请我们在大栅栏吃饺子,第一次喝了会冒气的汽水。逛故宫时,身边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那么高,那么开放,袒胸露乳,大夏天穿着厚厚的旅游鞋,而我们塑料底的凉鞋旅游香山时,妹妹的鞋断裂,背着她下山到家。回家老姨拿出炉钩子就着烧热煤火,烫在断裂的两边,成功连上。以后,我自己的塑料鞋断了我都如此处理。 自己进京,凭借手中花一角五分钱买的地图,长安街上带着妹妹,尝到五角一个的牛角面包,在知了的鸣叫中,穿过灰砖的胡同,踩着游船的脚蹬,在北海、在首钢公园浆声嗳乃。惬意之际赞叹首钢公司的绿树红花绿化到位,没想到我的舞钢一样在今天花开厂区,花香流溢。那时,喜欢夹着果脯的面包,喜欢装在瓶子里的酸奶,羡慕人家自行车筐里大袋的冰激凌,垂涎冰箱里的枣味汽水。福利工资民生,这些课本上的抽象在现实生活的对照中显出巨大的差异。那时喜欢supermarket,去那里只为给妈妈的同事带回舞钢没有的果丹皮,什锦糖。那些方方的奶糖、思考奇,多少年在我盼望新年的愿望里成了硬化的指标。这次赴京,一天晚上,老姨特意和我们围坐在床上,——那时她家的床卷起来是沙发,展开就是床。娘几个坐在床上,看着窗外远处的高楼,老姨告诉我那里是模式口,近处是金顶街低矮的胡同民房。老姨问我回家带什么,我想着妈带给我的放在老姨那里的一百元钱,想着除去车票的15.7×2所剩买一袋十斤装的动物饼干,也就不多了。买票的路上,老姨非得撕布给我,几次推让,坚持不过老姨的坚决,收入囊中。出京时,怀着对京城的热爱和不舍,买着三角一对的牛奶冰棒一人一只纪念舞钢没有的好吃的,想着《少年文艺》中的雪糕不过如此吧。 后来妈妈中秋分月饼不再只是舞钢自产的印着“丰收”的冰糖核桃月饼,而是专车到郑州拉。毕业去武汉实习,买到了武汉产的夹着豆馅、葡萄干的月饼,感受大城市的魅力。瞬间想起父母出差到京,每次带回来的点心匣子,品种繁多的稻香村点心,哪一种口感都是那么好吃,那么地吃不够,遗憾却不能每一块都亲自尝。也从没想过有一天只要愿意,按下“确定”健,你所选择的天南地北的大件小物都能在指定时间内送到家门口。 从没想过,住席棚子长大的我有了自己的电梯楼;从没想过,总怕掉进蚊虫嗡嗡,脚蹬左右高低不一公厕的我有了自己的浴房;从没想过今天可以把我想吃的吃个遍。什么俄罗斯巧克力、电动的牙刷,陕西的农家天然猕猴桃……今天是眼大肚子饱,享受着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今天下单明天就到的便利。 因为退休不舍厂区的美景,春天每一种花开,拍照留念,梅花、迎春、桃花、梨花、玉兰白、海棠、樱花、红木花機、槐花、对兰、虞美人,棠棣、栀子、桂花、菊花、月季。花朵装点着厂区的路边,生活区的转角,在每一个需要点缀的地方美化环境,让生活充满芬芳! 四十年来,出行的路渐渐宽阔,上高速便与全国接轨,想去哪里随心所欲。生活中吃喝穿戴随心所欲,对比中忘不了小时候缩手冻脚寒彻心肺,总没有合适的衣服鞋袜抵御西北风之烈,也不能随手拿到的想要的书本。吃到时令的果蔬。铅笔是用得拿不住了,掏出铅芯装在圆规里,像春蚕到死烛炬成灰。而今的孩子穿着永不过时的衣服,吃着时令水果,皮娇肉嫩看着翻不完的书,跟随父母飞机轮船高铁行万里路,开眼界长见识。想要的东西线下没有到线上找,眼前没有到梦里寻,时不时收获意外和惊喜。 八十多岁的老妈常常感叹这要啥有啥坐家数钱的日子,千恩万谢共产党毛主席,念叨当年从农村走出家门的决绝。上班时只有一身棉衣,五分钢镚。今天是想都不敢想的传奇,只道春天来了,所有的草木都醒了,欣欣然睁开了眼,看见芳菲满地绿意盎然的春天! 作者简介: 程梅,女,平顶山市作协会员,舞钢市作协理事。作品散见于《中国劳动保障报》《河南工人日报》《河钢》《平顶山日报》《三月》《衡水日报》《云浮日报》《新文学青年》《尧神》《沙洲文艺》等报刊及网络平台。故事《老乐的网上练兵》获年河南省网信办征文一等奖。供职于舞钢公司。 诗词二首 顾美芳 清明谒虎头山烈士陵园 嵯峨岭上祭英雄,肃穆依然万壑中。 涧恶敌残张险信,山高士勇搭弯弓。 身躯已付慷和慨,名字尽呈精与忠。 小号声声犹在耳,经年翠柏共陵风。 单位常年坚持党小组学习有感 定时学习惜尧天,缔结初心勿忘前。 涂炭生涯归暗夜,燎原星火出红船。 人民执政真知倚,方案筹谋良策牵。 速记慈航循大道,黉门业绩续佳篇。 个人简介 顾美芳,女,网名:鸟鸣涧。河南舞钢公司职工。业余创作散文古体诗歌多年,有散文发表《河北钢铁报》,《舞钢报》。古体诗词曾入围全国义乌诗歌大赛,以及全国盐业诗歌大赛。曾任舞钢《柏风》诗刊编辑。现任中华诗词论坛中原诗林版主。河南省女子诗群诗教部诗词评论员。 书香舞钢编辑部 主编:梁俪千 执行主编:曹殿正 编委:吴志强焦玉莹吴又洛 张培军刘红霞杨选召郑克彦 责任编辑:毛霞 视频编辑:杨毅 组稿:张广兴 《书香舞钢》是舞钢市作协唯一官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wh/8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祛湿降火的方法千百种,你做对了吗
- 下一篇文章: 价格一览表利群西湖恋烟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