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有3步,多数人ldquo折rd
白癜风中医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03872.html “互动” 编读往来 此前说过, 摄影,获得一张满意的照片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拍摄过程,往往比欣赏成果更有趣。 那很多人发来的照片,无论从图片表现,还是文字叙述。 都能展现出他们在创作中的思考。 如果说,有想法是第一步,把想法表现出来是第二步。 那如何突出、美化这个想法,就是第三步了。 而大多数“不完美”的照片, 其实就是“折”在了这一步。 看到了,想到了,也拍到了。 但画面处理出了错。 功亏一篑。 1 Renmz光阴,就在这些看似杂乱无章而又井然有序之中悄悄流逝… 黑白套彩色,到底是为了什么? 答曰:突出主题。 那主题是由什么呈现的? 主体。 主体可以有几个? 通常来说,是一个。 当然,有时也可以是几个。 比如我之前推送过的这个黑白套彩色。 三个有颜色的主体,分别代表着“警示”“惩罚”以及调皮的“削他”。他们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而黑白套彩色,就是为了加强、凸显,让人看到、想到这种联系。而这两张照片呢?公交车和出租车的联系在哪?没看出来。行人和商铺的联系在哪?也没想到。当然,如果牵强附会,肯定能找到理由,但是,不通俗易懂,对其他人来说,就毫无意义。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黑白套彩色可以用,但结合点一定要找好,保险起见,一个物体套彩色就OK了。 比如计程车,只让它套彩色,加上明暗光影做衬托,照片谈不上惊艳,但也还算出彩。 可多了公交车,就真的有点令人凌乱了。 分数的话:后期思路+1分 评分:3.5分。 2 行者《童年》华为P20拍摄下班的路上看马路旁树荫下独自玩手机的小男孩。突然想到愿所有的童年都在阳光下足够美好。小孩子的表现力还是OK的。后期的色调和光线的处理,也是人文的感觉。但是,拍摄的焦段有问题。使用了正常焦段,其实在手机上,就算是广角了。马路牙子和树干拍得比孩子还大,一下主体就被弱化掉了。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可能会离得近一点,或者使用两倍变焦。 离得近一点,可以保留环境,孩子的也会被放大。 使用两倍变焦,场景会弱化一些,但孩子会更明显。 反正,都是为了孩子好嘛~ 分数的话:拍摄角度+1分,后期色调+1分。 评分:3.5分 3 A秋月忆风这张照片,说实话,拍的还是可以的。三位“演员”谈笑风生,框架式构图,有效净化了画面。不过,照片的主体猛看很突出,但细看,还是觉得欠点火候。那就应该利用后期改变一下。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照片这样没问题,后期的时候,我会用局部、画笔,补亮、突出三位人物。 然后同样用局部、画笔,来弱化他们周围的暗部(比如房顶、窗户),给照片加个暗角,再拉一下曲线。 你可以仔细观察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分数的话:框式构图+1分,人物自然+1分。 评分:4分 4 花椰菜.华为nova5Pro剪刀落下的时候,所有人都回到了童年在公交车上上班的时候堵车,偶然看到,就拍了。小时候剪头发剃头都是这种的,记忆也蛮深,不知道现在的20岁的人,还有没有这样的记忆。snapped调了一下滤镜虽然画面很人文,色调也很努力的人文了。但奈何照片中的颜色实在太丰富,感觉还是有点跳。左边的躺椅、瓶子,右边的管子,下边的马路边边,都有些出戏。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坐在公交车上,也没啥办法,只能剪裁一下,突出人和标价牌。 嗯······也就只能这样了。 分数的话:观察力+1分。 评分:4分 5 王琳《生计?北京》华为手机拍摄这张照片,就是典型的想多了。想表现生计,想表现北京。可是,生计在哪,北京又在哪?有的时候,的确可以“无病呻吟”“发散联想”一下。比如,我这张《实业萧条》,拍的就是一座关停的商场,破烂的墙皮,屋顶上的小树,如果不解读,可能也人们也想不到我想表达的是什么。但这张《生计·北京》,即便解读了,照片的表现力,还是撑不起来主题。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可能会拍雨后匆匆而过的行人,或者颜色亮丽的外卖小哥。 总之,要有一个画面重点能支撑住你的表达。 分数的话:无加分项。 总分:2.5分 6 小宝出去旅游的时候坐在景区的椅子上,看到缝里有一株小草,就拍下来了照片拍的,我觉得没问题,但是,想表达什么?夹缝中的小草?颜色、明暗的对比?或者······?可以看下另一位同学的小草:亚丁一片枯草之中,一颗绿油油的小“韭菜”,那么绿,那么欣欣向荣。没有任何图片说明(我很谴责这种行为!)但是,我还是能明白照片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解决办法: 所以,如果是我来拍,这样的照片偶尔可以拍拍,毕竟也是对心情和美的一种记录,但是,要说有多好,我觉得亮点也挺难找。可以再花一点心思,编排一下场景。 分数的话:后期处理+1分。 总分:3.5分。 7 一条安达鲁的狗《日出江花红胜火》等了两个多小时的日出,朝霞简直太美了想到四个字:朝霞太美,也不要贪杯哦。这张照片,看得我是一身的鸡皮疙瘩。画面要疏密结合,张弛有度,任何好的东西,如果呈现得太多、太满,那么物极必反。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这张照片中的场景,我注意到了左侧的云层空隙有一些线条: 那么,其实以这个线条作为画面的表现元素之一来着重刻画,照片应该是不错的。 分数的话:色彩+1分。 总分:3.5分 8 WYY第二张鸡蛋花是第一张的特写截图,喜欢这种静静的感觉,却不知道该如何取舍评判剪裁之后,比第一张看上去,是好了一些。原因就是,没有那么黑了。可是,还是很黑啊。黑背景,终归是一种背景,它的作用,就是烘托,有效的净化场景,突出主体。比如这样:但反过来看这位同学的照片,黑色无论是面积还是位置,都有点喧宾夺主了。占了画面近3/4的面积,就让照片显得有点空了。解决办法: 如果是我来拍:我就顺着你这张照片的思路来说了,还是黑色占主导,可能会稍微剪裁放大一点花朵,一点点就够。 然后,用曲线,稍微把暗部拉起来一点,这样,黑得不那么彻底,画面也会柔和朦胧一点。 分数的话:明暗对比+1分。 总分:3.5分。 如果你也想参与投稿 可直接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wh/6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掠影第四届博物学文化论坛
- 下一篇文章: 春雷时评明星代言,让人欢喜让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