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和香研修班第二期,课程回顾一
以香结缘,以学为友 秋意渐浓,香溢绵长 9月初的周末,三宜轩中华和香研修班(第二期)开课了。 大家香遇香识,谈香和香,于香烟袅袅中邂逅与三宜轩的一段缘。 和香者和其性也,“和”是中国哲学与审美范畴中的至高境界! 让我们走近她们,倾听她们的香雅韵事。 课程回顾 陈惠(新媒体运营)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来到三宜轩的第一感觉。让我觉得更为惊喜的是,一进院子,不仅仅是看见满庭芳草,苍松翠竹、碧水清荷、墙腰蔓藤,还闻到了满满的植然清香。 从朋友那里听闻昌殊老师的才华,在网上也都有看过资料,窃以为是位清高学者,一见面,是位亲和不失风雅气之人。好一个三宜轩的“宜人、怡神、颐养”,隐约之处却也和老师的气质如出一辙。 首次比较正式地接触香,以香来感知传统文化,原以为大家和我一样“零基础学香”,但是去的时候才发现零基础学习的成员其实几乎都不是零基础,只得安慰自己:那我倒是位大诚实的人了。但是不得不说,和老师及各位同学相处下来的这段时间,令我受益匪浅。 香弥漫在三宜轩的每一寸空气中,每一口呼吸,都像是在与香的交流,感受着香传达出的韵味。二楼的研发室,倒像个传统药铺般,各色的瓶瓶罐罐林立其间,一一都贴着标签。各类香都散发自身独特的韵味,是为合香,是为和香。 这次的学习,昌殊老师带我们学习了解了整个习香的过程,自拟定香方开始,经选料、备料、清洗、炮制、发酵、合和、成型、窖藏、最后包装成品。我了解了每一道和香的背后,都需精心制作每一道工序。看到在席上评香的昌殊老师,平和质雅,所以当看到他穿戴围裙炮制香料的时候,我很诧异,在想到于各地选料时,钦佩之心不免升起:他在用心做这件事情,他也在用心传播中国香文化。 和昌殊老师一样,我相信,爱香之人皆展望传统香道的复兴,昌殊老师做到了将这个展望落地。 焚香、煮茶、挂画、插花,文化载体。打开年轻一代活跃聚集的微博,不难发现传统香学界活动并不活跃,“微”力量汇聚成洪流、大数据高速发展的今天,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去探究、传承香文化,“熏德复性”也指日可成。 弘尧(中国美院史论博士) 丁酉年白露刚过,暑热尚未消,便乘着暑期里一念间结下的机缘,来到了白马湖畔,寻访传说中三宜轩的所在。先前对三宜轩的了解,来源于朋友所购的几款香品,在习书之时燃起,只觉凝气安神,与墨香相合,使疲倦之意顿消。又听说三宜轩制香全用天然香材,不惜远途亲赴采摘,经大量人力精心秘制方成。我虽对于香道毫无涉猎,却十分喜欢搜集天然的植物种子、花朵和果实,至于如何让它们经由和合之道化为芬芳,自是令人神驰之事,便抱着一腔期冀参与了本期课程,与香事和各位香友结缘。 9日一早出发,车迴路转,终于在一处小园门口停了下来,大门上挂着“中华和香传习馆”的牌子。轻轻推门而入,但见枇杷树下花木成荫。经理胡老师热情地为学员们介绍了庭中所植花木以及各种制香的工具、机器,随后带领我们至二楼的研发室上课。 虽然之前在白癜风土方治疗办法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zhouxiangdx.com/jdhjz/1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义田推荐金罐加多宝招财进宝,送金罐
- 下一篇文章: 春天为什么睡不够因为湿气入体中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