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一般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921/4478491.html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很讲究吃了。老子也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饮食文化在春秋时就有了雏形。中国最早的饮食记载是《礼记》,唐宋达到一高峰,“烧尾宴”冠绝一时,类似于清朝的“满汉全席”;明清又是另一高峰,八大菜系成型。

说到饮食,中国人应该自豪。中国人谈饮食不仅仅是吃,这里面还有中国人的美学、养生学、哲学等思想。像什么“饮食分季节”、“药食同源”、“色香味形器”,就连菜名也无比讲究,你看看孔府宴上的菜名,那真是满满的“文化盛宴”啊,“带子上朝”、“霸王别姬”、“八仙过海闹罗汉”、“一品豆腐”……所以说在中国要做一个名厨不容易,但在家里做一个大厨就很简单,没人跟你争嘛。

从我参加工作起,我就被兄弟姐妹们冠以“大厨”的美誉。这都要感谢妻子的支持,从来不抢我做饭的权利。作为家庭主男一定要占领厨房,这样在家里说话也硬气。我喜欢做饭,喜欢看到亲人们大快朵颐的场面,那种满足感不做饭的人很难体会啊。尤其喜欢看到孩子们埋头吃饭的样子,我就感到很有成就感!不知从何时起,孩子们已经因为我的厨艺,形成了自己的口感。忽然有了歌词中的画面感,“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这就是几十年后的场面,想一想,既冲动又幸福。闲话不说,饭菜上桌。

味道中的宗主——“香”

说到香,你想到什么?我第一想到是芝麻酱和香油。早上的越河菜市场人头攒动,市井生活好,人间烟火气。两边的商铺都在忙着叫卖。在市场东头有一家香油店——齐家香油店。店铺不大,却很有名,因为一进菜市场,一股香油味迎面扑来,鼻子会忍不住连抽两下,真香!

我们家特别能吃香油,所以怎样能买点真香油令我犯难。卖假香油的太多了!记得高明恩老师说过一笑话,说是有一个卖香油的,他姥爷去他家香油店要点香油吃,说:“孩儿来,给姥爷半斤香油,要真的!”卖香油的犯了难,心里嘀咕:我上哪去给恁老弄真香油?就说:“姥爷,咱家香油也香!”你看,连卖香油的都没有真正的香油。于是,我就记住了,买到真香油特别难。我在齐家香油店,从头到尾看着老板把炒熟的芝麻倒进榨油机,再把榨出的香油倒进瓶子里,才敢买一瓶,你还别说,真香,真好吃。我们全家爱吃用香油调的豆腐丝。安居豆腐丝(其实应该叫豆腐皮)切细丝、葱白切丝(要用本地葱,钢葱太硬),香油一淋,撒点香菜。嘿,一盘菜成了,没吃口已生津。还有水煮花生米,滴点儿香油,绝对能多喝一杯酒。除了调菜,香油还可以烧汤时用,西红柿鸡蛋汤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道汤。热油锅下葱花,把去皮的西红柿丁下锅翻炒出酱,倒上开水,放入泡好的紫菜、虾皮,水开勾芡,汤浓而明亮,再打上鸡蛋花,红黄紫绿漂浮在翡翠般的明汤中,色泽鲜艳诱人,唯独缺点气味的诱惑,此时加上香油、醋,那就完美了。

我家除了爱吃香油,还爱吃麻汁酱,麻汁豆角,麻汁黄瓜,还有自制麻辣烫。一年四季香油常飘饭桌,胃口大开。以前,常买蒋瑞敏老师家的香油,她家的也不错,香气四溢。后来不在一个校区,买起来不大方便。现在,我常买齐家香油。

香的吃食除了香油,还有很多。我还爱做花饼,最拿手的是槐花饼。槐花的香味无人能抵抗。今年,槐花开放的时候,金昌哥带我去了他们学校,说是去够槐花。一进校门,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槐花,真香!”我感慨道。夹杂着儿时的童趣与成年的感慨,我们一下午的收获就是这兜槐花。

妈妈和女儿勤快的二次加工,手摘,水洗,清香满屋。益嘉高兴的把手放在我鼻子上,“爸爸,你闻闻,真香!”我感到儿时的乐趣蔓延。我说“嘉嘉,爸爸给你做槐花饼。”把槐花洗净控水,放油、盐,也可以加点蚝油,搅拌均匀。加点干面粉,用手揉搓成团,平底锅加花生油,在锅里铺上薄薄一层花饼,小火熥出焦黄的两面,槐花饼就出锅了,外焦里嫩,清香满口。

闻着喷香的菜,举不胜举,写之不尽,而我做的菜像西红柿炖牛腩,拔丝地瓜,香椿拌豆腐,醋溜肉丝,草鱼抹锅饼,回锅肉炖白菜,炝土豆丝等等,都是我的拿手好菜,每每吃起来时,笑含都会连竖大拇指。

味道中的怪侠——“臭”

说完了“香”,咱来说一说“臭”,那第一就是武汉臭豆腐,武汉我是没去过的,武汉臭豆腐却吃过不少。济宁一中门口有一家卖臭豆腐的挺有名,吃过几次的,正如陈佩斯在小品中所说:闻着臭,吃着香。但是随着一中的搬出,一中臭干也不见了踪影,现在我住的楼下有一家高记臭干,挺臭,吃起来挺香,孩子们也爱吃,所以我买过几次。好兄弟党哲,说过在一次宴会上吃臭鳜鱼的事,鳜鱼,我是吃过的,鳜鱼刺少肉嫩,都是蒜瓣肉,但臭鳜鱼我从没有吃过。你说好好的新鲜鳜鱼不吃,非要弄臭了再吃,有一点暴殄天物了。谁知我在网上搜罗了一下,臭鳜鱼是南方名菜,做起来挺复杂!有空得尝尝。但要说臭中极品,应该是鲱鱼罐头和因纽特人的腌海雀了。

天然的臭,那就得说榴莲了,今天刚从店里买了一个臭臭的榴莲。刚进店,满屋的榴莲臭气熏天,拿起一个问店员什么样的好呢?她却一直摇头,说越臭的越好。于是我把口罩拿下来,挨个的闻一闻,买了一个挺臭的回家,瞬间不大的客厅,充满了又香又臭的榴莲味。孩子们说真香!可见,逐臭之人不在少数。除了榴莲,海滨还有一种臭鱼,越臭越香,南方也用臭卤卤肉的。小时候还吃过腌过的臭鸡蛋,闻着不能近鼻子,吃起来却很香。

味道中的骁将——“辣”

我家不能吃辣,最多也就吃点灯笼椒,特别是我得了中耳炎以后,青辣椒也上不了餐桌了,但是以前的我还是挺能吃辣的。记忆犹新的就是炒青鱼,活青鱼处理干净剁块,葱姜蒜椒备齐,油热下锅爆香,青鱼块也下锅翻炒,速度要快,鱼块儿炒至半熟,黄酱下锅并放一点糖。我还喜欢贴锅饼,饼可充饥,鱼可下酒。出锅时放上青辣椒。这道菜挺辣馋。小时候,我记得还有一道菜——炒辣椒。辣椒热油下锅,炒至半熟,撒盐,锅里再撒上干面粉,炒的面粉焦黄出锅,一道下饭菜上桌,就是费馍馍。小时候,辣椒是家家户户的主菜,主妇们经常讨论腌制辣椒的秘诀,我上了高中还经常吃。那时候一月回一次家,回到学校后,同学们各自带来的腌辣椒。有一位同学带来的腌辣椒,还让我记忆犹新。他家的辣椒通身油亮,中间切口,味道鲜美,辣香咸甜诸味俱全。同学的名字记不得了,但这款腌辣椒却还一直留在味蕾里。

味中君子——“苦”

不记得谁说过,越苦的东西对身体越好,从此苦菜也上了餐桌,苦瓜,苦菊,苦苦芽等苦菜做起来既简单又好吃。苦瓜我喜欢凉拌的,苦瓜洗净去瓤,切成薄片,香油、醋、蚝油、蒜丁再加一点糖提味,搅拌均匀一盘菜成了。调料不换,凉拌的苦菊、苦苦芽也很好吃。用我外甥话说,这款灵魂料汁可以百搭。

“绵绵薅”(真不知学名叫啥)也是苦菜,一到春暖花开,绵绵薅,就遍田野的钻出了头,一簇一簇的,此时的绵绵薅,又嫩又好吃,稍作迟疑,它便不能吃了。它的吃法很多,今年清明节,我带母亲和孩子回家上坟,在洸府河堤采了一大兜,准备用它做咸糊涂汤,做汤时连叶带梗用热水焯一下,不焯水也可以,但是苦味太重。我怕孩子们喝不习惯,所以我一般都会焯一下水,然后再做汤。水烧开,下白面或玉米面糊糊,稍作熬制,可以下五香花生豆,五香豆腐干,最后加上绵绵薅,烧开后就可以了。此时,汤中有五香味和淡淡的苦味,孩子们可以浓浓的喝上一碗。喝完汤母亲说她们小时候的事,开场白就是你们摊上了好日子,她说她爸爸给她们做柳芽饭,柳芽要用水焯,用玉米面拌了馏出来就是柳芽饭,吃起来一点不苦,柳芽吃完了,他们就会到地里掏头年的烂地瓜,烂地瓜带回家用水洗净,母亲边说边用手比划,如何搓,如何洗,洗净的烂地瓜放在水里煮熟,无论怎么洗怎么煮烂,烂地瓜,依然是苦的涩的。现在生活好了,时不时地吃点苦,更容易品出甜来。

味道中的美人——“甜”

几乎每一个人都爱吃甜,从甜甜的母乳开始,人们就知道甜食美好。冰淇淋,棒棒糖,奶油蛋糕无不以甜为美。每次惹得嘉嘉哭了,我最灵验的哄法就是:嘉嘉别哭了,爸爸给你买棒棒糖。每次哄好了,她还会加一句:别忘了给我做拔丝地瓜。

我喜欢给孩子们做,先把地瓜切块,大小均匀的麻将块就行,用油炸熟,注意要用文火炸,外焦里嫩,炸出的地瓜块备用,倒出热油,不必再加油,油锅里加雪白的砂糖,文火慢炒出浆,快要冒泡了,加入炸好的地瓜块,放大火翻炒,此时速度快是要领。如若是富硒地瓜更好,富硒地瓜的口感很软,但容易翻炒烂,做时要注意,所以,用油炸块时要把地瓜块炸的皮更硬些为妙。做出的拔丝地瓜吃得要快,慢一点就拔不动了,整个盘子上全是糖块,在出锅前可以盘底放砂糖,或抹上食油。甜食是孩子们爱的,但妈妈有了糖尿病,甜食就很少上桌了。

味道之重器——“咸”

有专家建议,小孩两岁前不要吃盐,我不知依据是啥,但很难有人做到,因为,一旦吃上盐你就戒不掉!特别我们北方人更离不开咸咸的味道。小时候,家家户户有个腌菜缸,一年到头吃不完的咸菜,腌大疙瘩头,蒜苔,黄瓜,萝卜,辣椒,脆脆的洋姜,都是腌菜缸的常客,家里的鸡蛋、鸭蛋也可以腌,这属于咸菜中的贵族。过年时切下的肥肉板油,妈妈也会抹上盐粒,腌成的板油炒菜很香。现在,依然记得用鸡蛋炒的腌芥菜(雪里蕻)。大大的油煸炒干辣椒,炒出的鸡蛋拌上腌芥菜,用罐头瓶装满可以吃一个月,特别适合夏季。每年鸡蛋便宜的时候,是家庭主妇们腌鸡蛋的时节,简单的做法是开水加盐,盐要重,一直加到化不了才算完,加上洗净的鸡蛋就OK了,大概两周即可煮着吃了,边吃边往里续加,为了区别开,后加的鸡蛋要用铅笔做记号。那也有漏网之鱼,吃到底还有第一代腌鸡蛋,此时的腌鸡蛋已经发绿变臭,用辣椒炒食更香。

随着技术更新,主妇们也更新了腌鸡蛋的方法,盐和沙土和泥,把鸡蛋埋进稀泥里,如此腌制的鸡蛋只出油而不会臭。听老辈人说,没菜的时候还吃油炒盐粒,这是从没落的八旗子弟那里学来的一道菜。祖辈们,缺吃少穿,养下了又辣又咸的口味,一时还难以改变。

味道中的剑客——“酸”

在太白楼的西南边,有个味压江南的“玉堂酱园”。慈禧金口玉言的夸赞,一时让玉堂酱园名满天下。我住的地方离玉堂酱园不远。我喜欢去那里打醋,走到柜台子前,站在那里,有点时空飞跃的感觉,台子像极了小时候的合作社,我清晰的记得左右手各拿一瓶,一瓶打醋,一瓶打酱油,剩下的零钱还可以买雪糕。

玉堂酱园的晒醋有几个品级,便宜的要四元一斤,最高品级的二十几元一斤,一斤醋要一斤香油钱,我总感觉不实惠。玉堂酱园的醋绝不次于山西陈醋,醋的口感纯正,我家凉拌菜吃的多,醋吃的快,灵魂调料每餐必备。养生专家提倡少油多醋,醋溜白菜是深秋必吃的一道菜,白菜选天津绿白菜,菜越小越好,菜帮嫩绿,菜心嫩黄,一颗菜切三段,切竖刀细丝,油热下干辣椒炸香出味,沥干水的白菜细丝下锅翻炒,不出水为妙,加醋、蒜丁出锅。这道菜开胃下馍。

荤菜要首选醋溜肉丝,瘦肉切丝,猪肉要切斜竖刀,后腿肉最佳,切好的肉丝打一个鸡蛋,放油、盐、味精、五香粉、胡椒粉双手揉搓,拍打,让五味调匀,用外甥的话说,要有灵魂!

腌制半小时,就可加干淀粉,用油炸肉丝,一定要凉油下锅!下锅后,筷子笊篱不停搅拌,每一根丝都要分开,炸至焦黄出锅备用,也要备好绿豆芽,芹菜梗,干辣椒等。干辣椒、葱姜热油下锅,先炒芹菜,此时加玉堂黄酱,酱不糊,还出味,放肉丝,绿豆芽翻炒,出锅前加醋(要多)、蚝油调味,以前,还有出锅前勾芡的做法,口味也佳。口味浓郁的醋溜肉丝,是孩子们尖叫的佳肴。有时笑含能蘸着菜汤多吃一个馒头。

一道菜,一个符号,一段生活的经历。忆苦思甜也好,感慨人生也罢,食文化已经深入中国人的灵魂。当我们品到一个口味时,是妈妈的味道也好,是一段艰辛历程也好,让我们一起从味道中体味人生百态。

文:刘小猛

图:党哲

排版:郭瑞领

DRAGONBOAT

FESTIVAL

唯有原创打动人心,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jz/10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