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www.bflvye.com/m/

“人物”第12期

花花草草多是女性心头所好,扯起来似乎相关着风情、风月。身为男人,雷剑峤也喜花草。在他的伺弄之下,花草的知识,竟然与个人的记忆、日常生活乐趣,还和前人、古人的文化记忆融合了。

雷剑峤:笔名桥东里,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最近出书《花花果果枝枝蔓蔓》。

众里寻他:“茉莉,要论花香,照我看来,在几种既常见也有名的香花里面,玉兰的消散得快,桂花的稍嫌腻了些,鸡蛋花的飘不远,非得鼻子凑近了闻不可。数来数去,还是以茉莉为佳,浓、久、清、远,令人精神一爽。嵇含在《南方草木状》里说,末利花是胡人从西国移植到南海的,岭南人爱它的芳香,都争着种……”在你的书里有这么细腻的感觉,很不Man。

雷剑峤:哈哈。所谓细腻,可能是把几种植物给人留下的感官印象的区别写得比较分明吧。这是书里为数不多的我对植物的主观评价段落,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你的印象会比较深。其实我是不大愿意自己去评论这种花比那种花香,那种花比这种花艳的。在我看来,它们自己只是生长着,那些人们的评语都与它们无关。这也是我喜欢植物的一个原因。

众里寻他:书名《花花果果枝枝蔓蔓》,也显得挺女性化的。

雷剑峤:其实这个书名是向沈从文致敬的。他有本书就叫《花花朵朵坛坛罐罐》,就是写文物的一本书。十几年前,我就读过。正好这本书出来的时候,沈从文那本书出了新的版本。能够联想到沈从文那本书的读者不多。如果有,我会挺高兴的,说明相当于有一个小暗号。懂得的人看到了会懂,看到的人会心一笑。

众里寻他:吴其濬认为茉莉花品不高,没有资格与芷、兰等“品格高洁”的著名香草为伍,于是被打入另册,“退入群芳,只供簪髻”;《本草纲目》记载一个叫韦居的人称呼茉莉为“狎客”。你在书中讥讽他们:“中国人对待涉及女性的事物,或敬而远之,非礼勿视,或作假道学状,表面嗤之以鼻,内里心痒痒,总是难以持正确而健康的态度。至于那些逛完窑子还要教训婊子的,更是让人厌恶。你说茉莉花品不高,我还嫌你人品低呢。”真是给花草正名,驳人之自大。

雷剑峤:人们对某些植物形成的在品德方面的刻板印象,像梅花高洁竹有节之类的,是我最反对的对待植物的态度。这些虚头巴脑的形容词和植物有毛线关系啊?这仍然看的是人,不是看植物。当然我在书里也会写到这些内容,我是想尽量弄清楚这种印象是怎样产生的。

至于对女性的态度,我想我受周作人他们的影响不小。在很大程度上,我是一个女性主义者。

众里寻他:有读者说你写的是植物抒情散文,里面有一段段温暖奇妙的植物情缘,是一篇篇隽永不朽的草木传奇。这本书还征服了少女读者。你怎么会想到写《花花果果枝枝枝蔓蔓》?

雷剑峤:这本书其实是年我在南都开的一个关于植物专栏,叫南方草木,大概写了两年。真正的渊源,可能发生于好多年前。那时候还流行博客,在博客上我认识了一个网友,也算是广西老乡。我跟他开始讨论豆捻,他对豆捻的名称来源提出很多建议、线索。于是我写了一篇回应的文章,发在博客上。那是我最早的写植物的文章。后来直到写专栏的时候,才把那篇文章找出来,补充了更多的材料进去,这本书里也有。

众里寻他:怎么成了博物学爱好者?

雷剑峤:因为我比较喜欢读书,对花花草草这方面的书也算是读的一个领域,平时书架上有一块是属于它的。包括一些传统中国里面的一些风土记、游记方面的书。我一直对风物还是挺感兴趣的,最后沿各条线去拢聚,可能就落到了你今天看到的这种博物学的名字。

众里寻他:花果枝蔓是女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hy/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