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校区荷塘游记
芙蕖荷月风半拂,菡萏莲天夏暑消; 若得清正花君子,心生涟漪庆半宵。 ——意美高《荷花》 顺德校区的花事,从年初返校起,我就数着弄色木芙蓉、紫荆、黄花风铃木、油菜花、千日红、火焰花、鸡蛋花……真的是一波接着一波地绽放,像是跟着造物主的全年工作计划在开展工作一样,随时令而动,有条不紊。感觉今年的第一个小台风就像庆祝仲夏时节到来的礼炮,想来下面的花事里,自然是不负众望的湿地荷塘啦! 傍晚的,拎着相机在荷塘边踱来踱去的小伙儿和姑娘还真不少,想来最近考试月也是压力大了,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景也算是不辜负这一季的园林美景和应时而放的花儿了。 带着24—70mm的镜头,在傍晚的河边跑来跑去,这荷花还真的给人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距离感和高冷范儿。 日转星移的也是真快,倏忽之间伸手不见五指了,想来,小青蛙小蜥蜴们也到了要出门散步的时刻了,只好无功而返。 若得闲逸,清晨的荷塘,荷香氤氲,光线柔和,还真的是别具一番风味。拎着相机带着小伙伴,全副武装地再进湿地公园,满载而归是必然事件。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还记得不? 这片荷塘真的看得见。 欣赏荷塘花事,无暇听歌玩手机,脑子就开始指挥嘴巴念叨周敦颐的《爱莲说》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随着镜头里的荷花风姿的变换,脑子里相关的诗词就浮想联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我爱风景爱花,更爱故事和传说,关于荷花,我也知道一些美好的传说: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荷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 在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据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仙子,贾宝玉在给晴雯的殁词《芙蓉女儿诔》中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虽然后世的红学专家们都认为这不是过作者借咏晴雯之名而赞黛玉之洁,不过无论如何荷花总是与女儿般的冰清玉洁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有时候,在心中不免期待那样的场景: 有一女子,颔首/半遮面 垂羞 心火盛 花半解 初绽 照水柔 消渴某过于水 销魂最是笑颜 一面/又一面 亭亭独立衣带水 踏清波依恋半晌 弹指一夏 刹那芳华 盛放/沐风扬 绿叶轻摇平热浪 伴绿浪滚滚 清凉/恰芳华 好一个冰夏 全须知 1 因良好的生态环境,校区蚊虫较多,请提前做好防护工作 2 校区湿地公园内部分地区有蛇出没,需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3 沿湖参观时请保持安全距离 4 近期芒果正逢掉落时,走在树下请注意“高空坠物” 长按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danhuaa.com/jdhhy/5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之金银花
- 下一篇文章: 跟着鲜花去深圳王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