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花仙rdquo芍药
贰 芍药(学名:PaeonialactifloraPall.),别名别离草、花中宰相,属五桠果目,芍药科芍药属芍药组多年生草本。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6~3.5cm。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花期5~6月,花一般着生于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原种花白色,花瓣5~13枚。 形态特征: 喜光照,耐旱。芍药植株在一年当中,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发育变化主要表现为生长期和休眠期的交替变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最为关健。芍药的春化阶段,要求在0℃低温下,经过40天左右才能完成.然后混合芽方可萌动生长.芍药属长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长日照下发育开花,混合芽萌发后,若光照时间不足,或在短日照条件下通常只长叶不开花或开花异常。 贰 芍药花的传说: 东汉神医华佗为研究中草药方便,在其宅前建了个药园,他种药草、建药房,向人们传授技艺。有一天,一位外地人送给他一颗芍药,他就把它种在屋前。他仔细研究了芍药的叶、茎、花之后,觉得没有什么可做药用。 某天,华佗在灯下看书至深夜,忽然屋外传来女子的啼哭声,他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朦胧月色中有一位美貌女子,掩面啼哭。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而出,却不见其人,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是棵芍药。华佗心中一惊,难道它就是刚才的那个女子?他看了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回屋读书去了。 谁知刚刚坐下,啼哭声又飘然而至,再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反复几次,皆是如此。华佗觉得蹊跷,喊醒睡熟的妻子,一五一十地将刚发生的事说于她。妻子说:“药园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独有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想来你是没有弄清它的用处,它感到委屈了吧。”华佗听罢说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清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品尝过,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 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什么药也不见好转,她便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又服了二日,其病全无。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华佗才意识到自己忘记了研究它的根,着实委屈了芍药。后来华佗对芍药的肉质块根(白芍)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生品长于平肝,麸制长于养血、敛阴,酒制长于活血,碳制长于止血。 正如故事所述,芍药以根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在《伤寒论》及中国早年传统方剂中只有“芍药”之称,梁代(-)以后陶弘景提出芍药分为赤芍、白芍,历代医家认为它们的功效、主治都有不同,慢慢就形成了“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的经验总结。 从现代来看赤芍、白芍都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不过赤芍还有一个药物来源是毛茛科植物川赤芍,一般在夏、秋二季采挖。虽然两个药物在植物学上并无多大区别,但是在中药中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味药物。 赤芍功效 味苦,微寒,入肝经。有清热凉血,散淤止痛之效。(中药学教材) 《本草易读》: 腹中虚痛,佐炙草服。脉缓者。 脚气肿痛,佐炙草末服。 消渴,他药不效。同上。 五淋,同槟榔末服,宜赤芍。 鼻衄,赤芍末服。 崩中小腹痛,佐柏叶煎服。 经水不止,同香附、艾叶煎服。 赤带,赤芍、香附末服。 赤白带久,炒末酒下。 金疮出血,熬黄为末,酒下,常服,以渣敷之。 痘疮胀痛,为末酒下。 木舌肿满,赤芍同甘草服。 鱼骨哽,细嚼咽之。 因气火内热发惊,白芍、陈皮、米壳、甘草水煎。 白芍功效 味酸,微寒。入肝脾经。有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敛阴止汗,柔肝止痛之效。(中药学教材) 各家发挥: 李中梓曰:“恶石斛、芒硝。畏鳖甲、小蓟,反藜芦。煨熟,酒焙。养血敛阴,柔肝定痛。通补奇经,女科必用。敛肺而主胀逆喘咳,腠理不固;安脾而主中满腹痛、泻痢不和;制肝而主血热目疾,肋下作疼。收敛下降,适合秋金,故气宁而汗止,专入脾经血分,能泻肝家火邪,故功能颇多,一言以蔽之,敛气凉血而已矣。”李时珍曰:“芍药,同白术补脾,同芎䓖泻肝,同人参补气,同当归补血。以酒炒补阴,同甘草止腹痛及腿酸拘挛,同黄连止泻痢,同防风发痘疹,同姜枣温经散湿” 张元素曰:“其用凡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也;收胃气,三也;止泻痢,四也;和血脉,五也;固腠理,六也。” 《本草求真》曰:“血盛于气,则血凝而不行;气盛于血,则血燥而益枯。血之盛者,必赖辛为之散,故川芎号为补肝之气;气之盛者,必赖酸为之收,故白芍号为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也。” 芍药之性,未若芩连之苦寒,而寇氏云:“减芍药以避中寒”。丹溪云:“产后勿用芍药,恐酸寒伐生生之气。”嗟乎,药之寒者,行杀伐之气,违生长之机,虽微寒如芍药,古人犹谆谆告戒,况大苦大寒之药,其可肆用而莫之忌耶。 总结:《本草求真》曰:“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 叁 食用价值 1.芍药花粥 做法是:选取色白阴干的芍药花6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用粳米加适量水煮熟,再放入芍药花瓣再煮2一3分钟即可出锅,加入白糖即成。清爽可口,香醇诱人,饮用芍药花粥可以养血调经,治肝气不调、血气虚弱而见胁痛烦躁、经期腹痛等症。 2.芍药花饼 清代德龄女士在《御香缥缈录》中曾叙述慈禧太后为了养颜益寿,特将芍药的花瓣与鸡蛋面粉混和后用油炸成薄饼食用。此外,芍药花还可以制作芍药花羹,芍药花酒、芍药鲤鱼汤、芍药花煎等,制作方法简便,美味可口,功效颇佳。 3.芍药花茶 芍药花茶的制作方法如下:摘取芍药花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饮用时取一茶匙干燥花瓣,用滚烫开水冲泡,可调入冰糖,蜂蜜,绿茶,红糖等一起饮用。另外芍药花生地茶可以养阴清热,柔肝舒肝,制作方法:芍药花2克,生地3克,绿茶3克,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来自百度) 芳景销残暑气生,感时思事坐含情。 无人开口共谁语,有酒回头还自倾。 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 春归似遣莺留语,好住林园三两声。 ——《春尽日》白居易 如果觉得好的话就点个在看吧! 排版/廖刘铭 文字/廖刘铭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白癜风会传染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izhouxiangdx.com/jdhhy/3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鸡蛋的克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